智慧课堂助力小学数学跨学科学习
智慧课堂助力小学数学跨学科学习
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推进,智慧课堂正在改变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教师们不仅可以在课前利用智慧平台发布导学案和预习视频,还能在课堂上利用平板电脑即时收集和解答学生的问题,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使得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互渗透,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
智慧课堂的创新实践
在河南省开封市第二师范附属小学,一场以AI技术赋能的“双师课堂”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学校引入虚拟数字人助教和智能机器人教师,与真人教师协同授课,构建了包括真实项目活动设计、学生自主参与知识建构、“双师课堂”协同教学、学生跨学科能力培养、跨学科学习效果评价的教学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AI技术不仅提升了教研效率,还促进了教研创新。学校教师依托“中小学智慧云平台”,引入人工智能软件对海量教学资源进行筛选、整合,充分发挥了人工智能在自动处理和分析数据上的强大功能,为教师提供及时反馈和精准指导,从而节省教研时间和人力成本。
AI“双师课堂”打破了原有的师生双向互动关系,形成了三向互通的闭环。人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教与被教、反馈与呈现的单向线性关系,智师与人师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智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传递与接受、人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评价反馈,为双师课堂中的三者连通提供了可能,将课堂结构丰富化、系统化。
跨学科学习的具体案例
在小学阶段,跨学科学习已经从理念走向实践。例如,在“超市里的数学”活动中,教师将数学、常识和品德与公民教育相结合,通过实际购物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字大小比较、计算以及货币应用等知识。
活动要求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购物任务,每组配备50元资金,需要通过比较商品价格、计算总价和找零等环节,既锻炼了数学计算能力,又培养了团队协作和诚实守信的品格。
另一个案例是“动手学植物”活动,将常识、资讯科技和品德与公民教育相融合。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前往公园,观察植物的结构和生长环境,并使用Keynote软件制作演示文稿,分享学习成果。
这种跨学科学习方式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课堂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推进
教育部于2024年启动了数字教育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专项行动,进一步推动了智慧课堂的发展。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教育教学资源库,涵盖8.8万条中小学资源、2.7万门优质慕课和超过1万门职业教育精品课程。
平台不仅支持自主学习、教师备课、双师课堂、课后服务等多种应用场景,还创新了教学模式,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例如,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与兰州分校的学生通过网络同上一堂阅读课,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跨区域共享。
总结与展望
智慧课堂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为小学数学的跨学科学习开辟了新的路径。AI双师课堂、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等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实现了知识的跨学科融合。
未来,随着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深入实施,智慧课堂将更加普及,跨学科学习将成为常态。这将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