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VS立春:谁才是真正的"龙宝宝"起点?
春节VS立春:谁才是真正的"龙宝宝"起点?
2024年2月4日16时26分53秒,太阳到达黄经315°,立春悄然而至。然而,距离农历新年(年初一)还有整整六天。这一时间差,引发了人们对"龙宝宝"出生时间的热议:究竟是应该以立春为起点,还是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准?
"龙宝宝"之争:立春派VS春节派
随着甲辰龙年的到来,"龙宝宝"的话题在网络上持续升温。一位教育博主发布的视频《立春为"岁首",生肖属相从此转换》在微信上获得了一万多点赞。视频中提到,2024年2月4日立春出生的婴儿才是首批"龙宝宝"。这种说法引发了广泛讨论:生肖属相的转换点究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立春,还是农历正月初一?
专家观点:两种传统,各有依据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表示,根据农历,龙年是从甲辰年正月初一这天开始的,但是龙这个生肖属相可以从立春算起。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也是中国古代的春节。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民国政府发文规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公历1月1日为元旦,那时春节才从立春移到了大年初一。我国传统的术数认为,立春是新年的开始,所以"八字算命"时,以立春日作为一个生肖的起点。
比如,2024年2月4日是立春日,2025年2月3日也是立春日,如果以立春作为生肖的转换点,那么从2024年2月4日到2025年2月2日出生的宝宝都是"龙宝宝"。
更讲究的人,对"龙宝宝"有精确到秒的界定。因为二十四节气其实都是时间点,现行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在公历每年2月3日—5日交节。2024年立春发生在2月4日16时26分53秒,那个时刻以及之后出生的婴儿就属龙。
根据我国传统的黄历和干支纪年,立春是"岁首"。教育博主"丹青旅者"说,"岁"和"年"这两个字的含义其实是有差异的,从立春到下个立春谓之"一岁",而从农历正月初一到下个正月初一(或从公历1月1日到下个1月1日)谓之"一年"。人的年龄以"岁"为单位,所以其生肖属相应该以"岁首"的立春为起点。
二十四节气示意图(来源:天文茶餐厅)
然而,也有天文专家认为,以立春定生肖并不是我国传统习俗。天文学博士孙正凡表示,生肖属相在古代是一种纪年方法。所谓纪年,就是要告诉人们今年是哪年。古人发明的干支纪年是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环搭配,甲子、乙丑、丙寅……六十干支为一周期。干支纪年以正月初一为新年之始,又以十二地支解释十二生肖,所以生肖的转换点也是正月初一。
"干支生肖纪年里的纪年指的就是正月初一开始的年。古人计算岁数的时候,也是按照农历年月日来算,而不是按照二十四节气。"孙正凡在最近发表的科普文章中写道。他认为,以立春为生肖转换点的民俗,恰是中华民国官方改用公历后,"算命先生"提出来的。
历史渊源:立春曾是岁首
立春与春节的关系源远流长。在古代,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首,还曾是岁首。《礼记·月令》记载:"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太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太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这表明在先秦时期,立春就已经被视为一年的开始。
然而,随着历法的演变,春节(农历正月初一)逐渐取代立春成为新年标志。1913年,民国政府正式将农历正月初一命名为"春节",而公历1月1日则称为"元旦"。这一改变,使得立春与春节在时间上分离,也为后来的争议埋下了伏笔。
民间习俗:对立春与春节的不同看法
在民间,对立春和春节有着不同的习俗和看法。比如,在2024年这个特殊的年份,立春发生在农历腊月二十五,而春节则在除夕之后。这种立春在春节前的情况,在民间被称为"寡妇年"。按照传统说法,"寡妇年"不宜结婚、建房子和动土,因为没有立春节气意味着年份不完整,古人做大事都讲究圆满。
不过,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多地遵循科学和理性,而不是简单地相信一些迷信的说法。
除了"寡妇年"的说法,还有关于"躲太岁"的习俗。在立春节气当天,生肖属鸡、鼠、马、龙的人需要特别注意,尽量不要外出,避免与陌生人接触。如果一定要外出,要注意不要与他人发生争执。此外,一些地方还有在立春节气穿红色内衣、内裤、袜子和腰带的习俗,因为古人认为红色能带来好运。
结语:选择权在你手中
无论是以立春还是以春节作为"龙宝宝"的起点,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上海天文馆网络科普部部长、上海市天文学会副秘书长施韡认为,"无论哪个民俗传统更正宗,我们都可以遵循,自由选择立春或正月初一为生肖属相的起点。"
因为很多人喜欢龙这个属相,甲辰年前后的两个时段——2024年2月4日(立春)至2月9日(除夕)、2025年1月29日(乙巳年正月初一)至2月2日(立春前一天)出生的孩子,完全可以算"龙宝宝"。
所以,你更倾向于哪一个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