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法院发出家庭教育令,规范离异父母探望权行使
上海法院发出家庭教育令,规范离异父母探望权行使
从一个真实案例说起
2022年,卢女士与王先生因感情不合而离婚。在离婚过程中,双方为了争夺女儿小王的抚养权,做出了令人痛心的举动:卢女士未经告知擅自将6岁的小王带回老家并转学,王先生则带人强行抢走小王并藏匿。这种行为不仅严重伤害了小王的心灵,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面对这一情况,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采取了果断措施。法院认为,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的行为,将对孩子的成长和身心发育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因此,法院对双方进行了严肃批评和法庭教育,并制发了家庭教育令,责令王先生限期将小王带回上海。最终,在青少年社工和家事调解员的共同努力下,卢女士和王先生就小王的抚养和探望达成了共识。
这个案例揭示了一个重要问题:在离婚后,如何妥善处理亲子关系,确保孩子的身心健康?
探视权:法律赋予的权利与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的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探望权的行使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探望权不仅仅是父母的权利,更是对子女健康成长的保障。它不仅包括见面,如直接见面、短期共同生活,也包括交往,如互通书信、互通电话、赠送礼物、交换照片等。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子女,探望方式也有所不同:
- 零至两周岁的幼儿,适用探望性探望较为适宜;
- 三至八周岁的子女,探望性探望和逗留性探望均可适用;
- 八至十八周岁的未成年子女,应征求子女的意见,探望权的行使也应在征得其子女同意的情况下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探望权不能随意放弃或剥夺。即使在离婚协议中约定放弃探望权,这种约定也是无效的。因为探望权是基于亲权的一种派生权利,属于身份权,一方无权通过协议的形式剥夺另一方的此项权利。
离婚对子女的影响:心理学视角
离婚对子女的影响,特别是心理影响不容小觑。研究表明,父母的心理年龄和心理成熟度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将子女判归心理相对成熟的一方抚养,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需要有能力给孩子扣好人生第一课扣子。人生幸福包含事业和家庭两个方面,学业和人格决定了事业能力,亲情和人格决定了家庭能力。亲情和人格是在家庭中形成的。家庭教育始于出生终于成年,家庭教育早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品质决定一个人的人生高度。
在家庭教育中,身教大于言传。父母的心理年龄决定孩子心灵抚养品质。心理年龄的心理学定义是指依照个体心理活动的健全程度确定的个体年龄,是在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以思维和语言为核心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相统一的心理活动过程。在这里,是指一个成年人的心理成熟度。即,在各种关系中是否有边界感;是否懂得尊重他人;看问题是否具有全局观;是否懂得且能够把握好次序;是否能够客观地看待人、事、物;是否能够接纳一切;是否能够客观地处理正反两面;是否在人和事之间建立平衡,在自己、他人和环境之间建立平衡等等。
离婚后,是否能够客观地看待离婚,是否能够尊重对方,是否能够情绪平和……最关键的是:能在另一方离开以后给孩子构建心灵上美好的父(或母),让孩子在心灵上感受到父(或母)的爱仍在。
孩子是以父母为通道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独立生命体,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他自己独立的人生使命。父母需要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根据孩子的需要,支持孩子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心灵抚养是一个过程,始于出生终于成年。细化融入于十八年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潜移默化于十八年父母的一言一行。心灵抚养品质直接决定着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程度。
有数据证明,夫妻关系品质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父母相亲相爱,孩子的心理多是健康的、阳光的、乐观积极的;如果父母彼此蔑视、诋毁、怨恨,甚至将孩子作为报复另一方的工具,孩子心灵必残缺,严重的可能抑郁。因为,在孩子心里父母是权威,是他(或她)的生命的来源,是爱之所及。被一方诋毁得如此不堪,孩子内心会被爱和恨拉扯、撕裂。那个小生命是无法承受的。
夫妻离婚后,虽然没有了爱,若彼此还有尊重,孩子的心理仍然可以健康。如果抚养人尊重另一方,用欣赏的眼光引导孩子看另一方的优点和长处,必会淡化离婚对孩子的伤害。奥巴马很小的时候父母也离婚了,随母亲生活过程中,母亲经常拿父亲的照片给孩子讲父亲的优点,在幼小的心灵中根植了父亲的正面形象,连接了父子亲情,培养了健全人格,成就了一代总统。因此,如果抚养人心理足够成熟,必将托起孩子的人生。
如何维护良好的亲子关系
寻求专业支持:婚姻辅导、心理辅导等专业支持可以帮助父母处理离异带来的情绪问题,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减少对子女的影响。研究表明,如果离异父母能正面参与子女的生活,孩子在各方面的表现会更好。
保持合作与沟通:即使离异,父母仍需共同努力,确保孩子在稳定和支持的环境中成长。这包括制定合理的探望计划,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
关注子女需求:始终把孩子的利益放在首位,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感受。对于8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探望权的行使应征得其同意。
建立健康的心态:离异父母需要学会处理自身的负面情绪,避免将个人的矛盾和痛苦转移到孩子身上。这需要时间和努力,但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离婚虽然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但通过合作、沟通和适当的辅导,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更稳定和健康的成长环境。维护孩子的最佳利益应当是每位父母在离婚过程中的首要目标,这是父母的基本责任。在可能的情况下,避免因自身的冲突而影响到孩子,确保离婚过程尽可能和平,是每位父母应承担的角色。
结语
离婚不应该成为伤害孩子的工具。相反,它应该是一个契机,让父母重新思考如何更好地履行养育责任。通过法律的保障、专业的辅导和父母的共同努力,我们完全有能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的成长环境。让我们携手努力,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