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鲁迅人生抉择背后的精神导师
藤野先生:鲁迅人生抉择背后的精神导师
1904年,一个名叫周树人的青年,怀揣着学医救国的梦想,来到了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位改变他人生轨迹的老师——藤野严九郎。
一个普通教书匠的非凡之处
藤野严九郎并非什么名师,甚至在日本也没有特别的名气。他出生于医生世家,后来靠朋友推荐进入仙台医专任教。据他的孙子回忆,祖父是个“小气鬼”,一辈子没有特别大的贡献。但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教书匠,却成为了鲁迅生命中的重要导师。
藤野先生的教学态度极其严谨认真。鲁迅在《藤野先生》中回忆道:“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可以抄一点。”“拿来我看!”鲁迅交出所抄的讲义后,藤野先生不仅仔细检查,还用红笔从头到尾添改,连文法错误都一一订正。这种一丝不苟的态度,深深影响了鲁迅对待学问的严谨精神。
更难能可贵的是,藤野先生对鲁迅没有丝毫偏见。在那个“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的时代背景下,藤野先生传递给鲁迅的不仅是师生之情,更是一种超越偏见的善意。这种平等尊重的态度,让鲁迅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
从东京到仙台:鲁迅的求学之路
鲁迅选择仙台医专,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远离东京堕落迂腐的留学生社会。在仙台,他开始了认真的学生生活,总是坐在教室的第二、三排中间的位置。
然而,鲁迅并非一开始就打算学医。1902年,他作为浙江省官费留学生东渡日本,进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在那里,他时常为浙江省同乡会的《浙江潮》杂志撰写小说、论文,也参加抗议学校教育方针的示威游行。但同时,他也以冷眼审视着留学生社群,最终选择进入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
关键转折:从医到文
鲁迅在仙台医专的二年级时,发生了一件改变他人生轨迹的事情。学校放映了关于日俄战争的幻灯片,其中有一幕是中国民众围观处决“俄探”的场景。鲁迅后来在《呐喊》自序中写道:“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这一刻,他意识到“精神的改造”才是中国人最需要的。
藤野先生的教诲和关怀,在这个关键时刻成为了鲁迅的精神支柱。他决定弃医从文,用文字唤醒国人。在离开仙台前,藤野先生赠给他一张照片,背面题写“惜别”二字,这份师生情谊跨越了国界,成为了鲁迅一生的精神动力。
影响与启示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影响是深远的。他不仅教会了鲁迅严谨的治学态度,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魅力和无偏见的善意成为了鲁迅一生的精神资源。鲁迅将这份感激化作前进的动力,并通过自己的行动传承了藤野先生的师道精神。
这段师生情谊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尤为重要。藤野先生超越偏见的教育态度,以及鲁迅对精神觉醒的追求,都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的。
正如鲁迅所说:“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这段师生情谊,不仅改变了鲁迅的命运,也成为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