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来袭,如何做好个人健康防护?
寒潮来袭,如何做好个人健康防护?
近日,一股强冷空气席卷我国多个省份,多地气温骤降,部分地区出现雨雪天气。面对突如其来的寒潮,如何做好个人健康防护,避免低温带来的健康风险,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寒潮来袭,健康风险不容忽视
寒潮带来的不仅仅是温度的下降,更可能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多重威胁。据专家介绍,低温环境下,人体血管会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这会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容易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同时,寒冷还会刺激呼吸系统,导致气道痉挛,免疫力下降,从而引发或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此外,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中,还可能导致冻伤、失温等严重后果。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婴幼儿、孕妇等敏感人群,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寒潮期间的健康风险更高。
重点人群防护要点
敏感人群:加强保暖,减少外出
对于老年人、婴幼儿、孕妇等敏感人群来说,保暖是关键。应尽量减少外出,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8-20℃,同时注意通风换气。外出时要穿戴保暖且防水的衣物,特别要注意头部、手部和脚部的保暖。
慢性病患者:规律用药,密切监测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遵医嘱规律用药,不可随意停药。同时,要密切关注自身病情变化,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建议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户外工作者:合理安排,加强防护
对于交警、环卫工人、快递员等户外工作者,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长时间在户外作业。工作时要穿戴保暖且防水的衣物,佩戴手套、帽子等,保护易冻伤部位。工作间隙要注意休息,及时补充热量和水分。
日常防护措施
合理穿衣,适时增减
冬季穿衣应遵循“洋葱式”原则,即多层薄衣比单件厚衣更保暖。外出时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特别要注意头部、颈部、脚部的保暖。儿童户外活动时要适时增减衣物,避免过热或受凉。
安全出行,防滑防摔
寒潮期间,道路湿滑,出行时要格外小心。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减少自驾出行。步行时要穿防滑鞋,避开结冰路面。驾车时要保持车距,减速慢行,必要时安装防滑链。
室内安全,防范隐患
使用取暖设备时要注意安全,防止火灾和一氧化碳中毒。定期检查家中的电力、燃气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室内温度不宜过高,要保持适当通风,避免空气过于干燥。
健康饮食,增强免疫力
保持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适量补充蛋白质,增强身体免疫力。多喝温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应急处理建议
如果出现冻伤,应立即脱离寒冷环境,用温水(37-40℃)浸泡患处,切勿使用热水或火烤。对于失温症状,要立即寻求医疗救助,在等待救援时,可让患者饮用温热饮料,用毛毯或衣物保暖。
寒潮来袭,我们不能掉以轻心。通过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应对低温带来的健康风险,安全度过寒冷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