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鸽养殖高手养成记:从品种选择到疾病防治
白鸽养殖高手养成记:从品种选择到疾病防治
白鸽养殖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农业生产活动,涉及品种选择、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多个环节。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详细介绍白鸽养殖的关键技术要点,帮助养殖户提高养殖效益。
品种选择
白鸽的品种选择是养殖成功的关键。目前常见的白鸽品种有美国白羽王鸽、中山石歧鸽等。以美国白羽王鸽为例,其具有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体型大、饲料报酬高、抗病能力强、遗传性能好等优点。在选择种鸽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外观选择:要求选择健康性温、结构均匀、采食性强、胸宽深向前突出、背宽长、龙骨直不弯曲、全身羽毛纯白、光滑、紧贴身体的青年鸽留作备种鸽。
体型选择:要求体型长,但尾不落地,胸宽深,体型适中的备种鸽留作种用。
生产性能:要求鸽子产蛋率高、受精率高、死胚率低、抱孵性好、育雏能力强。鸽子月产蛋达到3对,孩子每窝周期在35天以下的高产鸽子的后代,留作种用。
生产速度:要求选择的后备种用鸽30日龄体重:雄鸽550克以上,雌鸽600克以上,留作种用。
分组选择:全场核心群分为a、b两组,a组后代的雌鸽配b组后代的雄鸽,b组后代的雌鸽配a组后代的雄鸽,防止近亲交配。
管理要求:以上活动必须做好记录,建立笼号,形成文件和系谱,经常检查。有条件进行系谱鉴定、系谱分析,了解子孙的优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淘汰记录差的笼号。
饲养管理
白鸽的饲养管理主要包括饲料配制、日常管理和环境控制等方面。
饲料配制:白鸽的饲料应以玉米、小麦、豌豆等为主,同时添加适量的蛋白质饲料和矿物质饲料。饲料的配比应根据白鸽的生长阶段和生产性能进行调整。
日常管理:每天要定时检查鸽舍,观察白鸽的生长情况和健康状况。及时清理粪便,保持鸽舍的清洁卫生。同时要注意防止天敌的侵袭,如蛇、鼠等。
环境控制:白鸽的生长环境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一般而言,白鸽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8-25℃,相对湿度为50%-60%。同时要保证充足的光照和通风。
疾病防治
白鸽的疾病防治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常见的白鸽疾病有禽流感、新城疫、沙门氏菌病等。
禽流感:白鸽可能因接触带有H5N1禽流感病毒的禽鸟或其粪便而受感染。初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如发烧、全身肌肉疼痛、咳嗽和喉咙痛,但受H5N1禽流感感染较易导致高烧、肺炎、呼吸衰竭、多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接触患病禽鸟、禽鸟尸体或其排泄物及体液。如有流感症状,要戴上口罩,立即看医生。
新城疫: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白鸽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症状包括发热、食欲减退、呼吸困难等。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疫苗和保持环境卫生。
沙门氏菌病: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白鸽传染病,主要通过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传播。症状包括腹泻、发热、食欲减退等。预防措施包括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定期消毒鸽舍。
卫生管理
白鸽的卫生管理主要包括鸽舍的清洁消毒、粪便处理和防疫制度的建立。
鸽舍清洁消毒:定期清理鸽舍内的粪便和污物,保持鸽舍的清洁卫生。定期使用消毒剂对鸽舍进行消毒,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粪便处理:白鸽的粪便可能携带病原体,因此需要妥善处理。可以将粪便集中堆放,进行发酵处理,或者用作肥料。在处理粪便时,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直接接触。
防疫制度:建立严格的防疫制度,定期对白鸽进行健康检查。对新引进的种鸽要进行隔离观察,确保无病后方可混群。定期接种疫苗,提高白鸽的免疫力。
白鸽养殖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农业生产活动,需要养殖户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通过合理的品种选择、科学的饲养管理、有效的疾病防治和严格的卫生管理,可以提高白鸽的养殖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