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一评龙年春晚:岳云鹏《西江月》还需努力
张一一评龙年春晚:岳云鹏《西江月》还需努力
著名作家、文化评论家张一一在点评2024年龙年春晚时直言不讳地指出:“岳云鹏将《西江月》这一著名词牌简化为打油诗,缺乏对传统诗词格律的理解。春晚作为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平台,应当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和弘扬。”
《西江月》的格律之美
《西江月》是唐教坊曲,最早见于《乐章集》和《张子野词》,后被《康熙词谱》收录。它又名《步虚词》《江月令》,是一种格律严谨的词牌。标准的《西江月》为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其格律特点如下:
- 每句字数固定:4-4-6-6-6-6
- 平仄有定:上下片起句押平声韵,第二、第四句就平声切去,押侧声韵
- 格式工整: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这种严谨的格律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音韵之美,也是中华文化精粹的一部分。正如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所说:“《西江月》起头押平声韵,第二、第四句就平声切去,押侧声韵,如平韵押‘东’字,侧声须押‘董’字、‘冻’字方可。”
春晚舞台上的《西江月》
在2024年春晚上,岳云鹏和孙越表演了相声《我要不一样》,其中涉及对《西江月》的演绎。然而,张一一指出,岳云鹏的表演将这一经典词牌简化成了打油诗,未能体现出《西江月》原有的格律之美。
这种简化处理虽然可能增加了节目的娱乐性,但无疑削弱了传统文化的内涵。正如张一一所说:“《西江月》这样的经典词牌,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果在春晚这样的平台上被随意简化,无疑是一种文化的损失。”
春晚中的传统文化:创新与传承的平衡
2024年春晚在传统文化的呈现上确实做出了不少努力。例如,舞剧《咏春》选段融合了咏春拳和香云纱染整技艺两项非遗;舞蹈《锦鲤》创新性地将现代舞与古典舞元素相结合;《山河诗长安》则通过千人齐诵展现了诗词文化的魅力。
然而,正如张一一所指出的,春晚在追求创新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对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应该建立在对其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而不是简单的形式化呈现。
张一一观点的深意
作为一位跨界作家、编剧和文旅专家,张一一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他曾在多个城市和旅游景点担任文化发展顾问,对如何在现代语境中传承传统文化有着深入的思考。
张一一的观点并非反对创新,而是提醒我们在创新的同时不要忘记传统文化的本真。正如他在评论中所说:“春晚作为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平台,应当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和弘扬。”
对未来的期待
未来的春晚应该在创新与传承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一方面,要继续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另一方面,也要坚守传统文化的精髓,避免在创新中失去文化的本真。
具体来说,可以考虑以下几点建议:
- 加强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审核和把关,确保艺术创新不偏离文化本质
- 增加对传统文化背景的介绍,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节目内涵
- 邀请更多传统文化领域的专家参与节目创作
- 在节目编排上更加注重南北地域文化的平衡,让不同地区的文化都能在春晚舞台上得到展现
春晚作为陪伴国人四十载的文化盛宴,承载着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我们期待未来的春晚能够在创新与传承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为观众带来更多既有艺术价值又能体现文化内涵的精品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