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商桥:比赵州桥更早的天下第一桥
小商桥:比赵州桥更早的天下第一桥
“天下第一桥”的美誉,历来为赵州桥所享有。这座始建于隋朝的石拱桥,以其鬼斧神工的建筑技艺和雄伟壮观的造型,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瑰宝。然而,在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却藏着一座比赵州桥还要早20多年建成的古桥——小商桥。
一座比赵州桥更古老的“天下第一桥”
小商桥位于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皇帝庙乡商桥村,南北横跨于小商河(颍河故道)上。据文献记载,该桥始建于隋开皇四年(公元584年),比赵州桥的建造时间还要早20余年。桥身主体采用红色砂岩砌筑,全长21.3米,宽6.45米,高6.55米,主孔净跨12.14米,矢高3.06米。整座桥由20道单券并列修砌而成,桥基、券脸、栏板、栏杆等部位保留有历代精美的石刻。
小商桥的设计科学合理,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保存下来最早的圆弧坦拱敞肩石拱桥,它不仅是全国现存古代桥梁中的瑰宝,更是研究中国古代桥梁建筑技术的重要实物资料。1987年3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见证英雄传奇的古战场
小商桥不仅是一座古老的桥梁,更是一处承载着历史传奇的古战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岳飞在此地指挥了著名的郾城大捷,而他的部将杨再兴则在小商桥畔壮烈战死。
据史料记载,杨再兴在战斗中英勇无比,率领300骑兵冲入金军大营,与数万敌军展开激战。最终,杨再兴因寡不敌众,战死于小商桥畔。岳飞闻讯后悲痛欲绝,亲自为杨再兴收殓遗体,并在桥东300米处修建了墓地,世称“忠墓”,当地俗称“杨爷墓”。墓地占地20余亩,呈长方形,松柏苍翠,墓前立有清康熙、雍正、道光和同治年间的石碑5通,其中康熙年间2通,一是《宋统制杨将军之墓》碑,高2.6米,字大盈尺,字体刚劲;二是《宋统制杨将军墓》碑,高2.6米,字大1寸,行草相间,均为名宦沈近思撰文,滕之瑚书丹,碑文表达了对将军的敬仰之情。其他碑刻多记载将军的战绩和后人的颂词。庙后为墓冢,高6.6米,冢前有一断碑,字迹不清,隐约可识“再兴坟墓”4字,相传为岳飞枪尖镌刻。
为了纪念杨再兴的英勇事迹,岳飞还在此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满江红》词:“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从古战场到4A级景区
如今的小商桥,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景区由小商桥、杨再兴纪念园两大核心景观构成,同时还设有4D影院、宋金军事文化区、《满江红》石刻、凤凰台、古驿站、桥文化馆、百名将军题词碑廊、八卦阵、渔舟岛、商河古道、诗山、英烈堂、宋金人物和兵器馆、壮怀殿等主要核心景观。
景区地理位置优越,北距南街村10公里,南距漯河市区12公里,西靠京广铁路,东临107国道。近年来,随着漯河市郾城区文旅融合战略的深入推进,小商桥景区不断丰富和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游客体验。景区内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历史风貌,还融入了现代科技元素,如4D影院等,让游客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小商桥的历史文化。
作为漯河市郾城区的重要文旅景点,小商桥景区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精湛技艺,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英雄传奇和爱国情怀。它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桥梁建筑技术的重要实物资料,更是一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