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明厨亮灶”:科技赋能食品安全监管新升级
“互联网+明厨亮灶”:科技赋能食品安全监管新升级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提升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推出“互联网+明厨亮灶”政策,通过数字化手段为食品安全监管插上科技翅膀。
什么是“互联网+明厨亮灶”?
“互联网+明厨亮灶”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视频监控设备,将餐饮服务单位的后厨操作过程实时展示给消费者和监管部门。这一政策的核心目标是实现餐饮服务的透明化、智能化监管,构建“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新格局。
创新监管模式,科技赋能食品安全
这一政策的实施离不开5G、AI、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支撑。通过在餐饮单位后厨安装高清摄像头,监管部门可以实时监控食品加工过程。AI智能分析系统则能自动识别违规行为,如厨师未戴帽子、口罩,或有异物进入操作区域等,及时发出预警。
例如,中国电信开发的“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平台,采用视频+AI智能方式,将餐饮商户后堂的重点部位监控信息传输到监管后台及大众手机APP,把后堂“敞”给监管者,“晒”给消费者,让消费者变为监督者。
政策落地见实效
各地在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过程中,涌现出许多成功案例。以湖南省为例,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专线/5G网络实现对各类餐饮服务单位后厨关键区域的实时监控,接入视频月平均在线率高达87%以上。养老机构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覆盖率更是达到91%。
在上海,中国移动助力构建“AI视联网+明厨亮灶”新模式,通过高清视频采集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管。一旦发现违规行为,系统会自动保留画面并推送预警信息。同时,还能提供顾客流量分析、食品安全评估等数据支持,帮助餐饮企业提升管理水平。
从“事后追责”到“事前预防”
“互联网+明厨亮灶”最大的创新在于将食品安全监管从事后追责转变为事前预防。通过实时监控和智能预警,许多潜在风险在萌芽阶段就被消除。这种“预防为主”的监管模式,不仅提高了监管效率,也减轻了餐饮企业的负担。
同时,这种透明化的监管方式还增强了社会公众的参与感。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餐饮单位的后厨情况,真正实现了“阳光餐饮”。这种全民参与的共治模式,进一步提升了食品安全水平。
未来展望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互联网+明厨亮灶”将在更多餐饮单位落地生根。同时,5G、AI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将为食品安全监管插上科技翅膀,让我们的餐桌更加安全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