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舞台上的惠山泥人:传统工艺的创新与传承
春晚舞台上的惠山泥人:传统工艺的创新与传承
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无锡分会场以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惊艳了全国观众。在这场视听盛宴中,一对可爱的泥人娃娃——“乙长福”和“巳有禧”成为了全场的焦点。这对寓意吉祥的泥人娃娃,不仅成为了春晚的吉祥物,更让惠山泥人这一传统工艺再次走进了大众视野。
四百年的匠心传承
惠山泥人是无锡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明代,距今已有400多年。这种独特的泥塑艺术,最初是由惠山脚下的守祠人所创,他们利用惠山东北坡特有的黑泥,制作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泥人。这些泥人不仅造型精美,更蕴含着浓厚的江南文化气息。
惠山泥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粗货”,即用模具批量生产的传统吉祥物,如大阿福、蚕猫等;另一类是“细货”,即纯手工捏制的戏文人物。其中,大阿福作为惠山泥人的经典形象,寄托了人们对平安、幸福的美好向往。
春晚舞台上的惠山泥人
2025年春晚无锡分会场的吉祥物“乙长福”和“巳有禧”,就是惠山泥人中的精品之作。这对泥人娃娃由无锡惠山泥人厂的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周璐设计制作,从设计到成品历时数月,经过反复调整和优化,最终呈现出既传统又现代的审美风格。
“乙长福”头戴柿子帽,象征着事事如意;“巳有禧”梳着如意发髻,寓意吉祥如意。两个泥人娃娃手持灯笼,身体呈动感姿态,一改传统阿福阿禧的静态形象,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值得一提的是,这对泥人娃娃还融入了春晚“巳巳如意,生生不息”的主题,传递出对新一年的美好祝福。
传统工艺的现代创新
近年来,惠山泥人厂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他们开发了泥人盲盒、文创周边等新产品,尝试直播带货等新型营销方式,让惠山泥人重新焕发生机。2024年,整个厂泥人和文创总营收超过800万元,显示出这一传统工艺在当代的市场潜力。
惠山泥人厂还积极与现代文化元素结合,如与热门影视剧联动,推出联名产品。2024年,在“微博之夜”典礼上,演员汤唯抽到演员张凌赫赠送的惠山泥人“好柿成双”,短短半小时相关话题阅读量就突破百万,再次掀起了一股惠山泥人热潮。
惠山泥人登上春晚舞台,不仅是一次传统文化的展示,更是一次创新性的突破。它让这门有着400多年历史的传统工艺再次焕发出新的活力,也让人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无限可能。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和喜爱惠山泥人,这一传统工艺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