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给建议、指手画脚 孕妇该如何面对?心理师教你看懂这是不是情绪勒索!
他人给建议、指手画脚 孕妇该如何面对?心理师教你看懂这是不是情绪勒索!
在怀孕期间,准妈妈们常常会收到各种各样的建议和"关心",这些来自家人、朋友甚至是陌生人的"好意",有时却可能变成一种压力和负担。如何在众多建议中保持清醒,避免被情绪勒索,同时又能保护自己和宝宝的健康?本文将为你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许多孕妈咪的困扰
太过于热心也可能变成一种打扰吗?许多孕妈咪的困扰,很有可能某部分也来自已经当妈妈的那些人。这则新闻令我印象深刻,艺人小蛮怀孕时发的一篇社交媒体帖子,内容描述,自己是"不听老人言的孕妇",因为许多禁忌都一一打破,包含吃冰、跑跳、按摩等,甚至认为多数的关心会演变成情绪勒索,希望大家尊重孕妇。这则帖子果然吸引许多同为孕妇的网友来留言,直呼"实在是说得太好了!"
像这样,孕妇站出来呐喊希望大家"别再为我打分"的例子,已经不是头一遭。可以想见,即便是讲求科学实证的时代,孕妇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建议",无形中或多或少还是会有压力。"听我的就对了"、"我是过来人,我告诉你就是要……"这些字句对怀孕的人来说,可能三不五时就会听到,该如何面对过来人、长辈、各方"好心人"给的建议,避免被情绪勒索?身为二宝妈的林培欣心理师告诉我们,可以用两招破解情绪勒索。
破解亲友情绪勒索 倾听自己内心声音
在谈破解之前,林培欣心理师想先带大家了解"情绪勒索"的定义。所谓的情绪勒索,是带着情绪,并且把情绪放大,而且通常具有目的性质的,藉由情绪,满足自己的目的,或许进行情绪勒索的人,并没意识自己正在情绪勒索,但是透过偏威胁、权威、利诱等方式达到自己目的,且可能是不断循环的过程。
举例来说,假设婆婆对著怀孕的媳妇说,"你怎麼可以吃冰?如果你吃冰影响到孙子出生之后肺变得不好,那该怎么办?我家的金孙可不能身体不健康!如果身体不好,我做阿嬷的该怎么办?"像这种情况就要学会破解情绪勒索。不过心理师也提到,假设只是亲朋好友给予一般建议,"怀孕还是不要吃冰啦,会影晌肚子裡小孩的健康喔!"像这种情形,由於不带情绪与满足自己目的,因此只要回歸內心,静下来问自己这个建议想不想试试看、有没有道理就行,則不需要耗費心思給自己過多压力。
"当发现情绪勒索时,破解的第一步,就是要有能力判断对方是不是在勒索你,再者,选择要不要被勒索。只要孕妈咪的状态稳定,看得懂对方正在勒索,有自我觉察,就能够决定自己要不要跳进情绪勒索的圈套。"
孕妇要怎么回应这些状况,林培欣心理师认为,还是跟自己的内在状态有关,要为自己设立情绪界限,并学著把焦点放回自己身上,其实很多建议本身是中性的,要不要听?妈妈可以思考,评估对自己、宝宝有没有帮助。就像吃冰而言,以西醫角度,是不太有科学根据,不过如果自己觉得有道理、这么做也会使自己比较安心,就能试著遵从,重点还是要把回歸自己本身内心的想法。
"建议"大多为中性 心理师:心里选择接不接收即可
心理师提到,每个孕妇都很有智慧,该怎麼面对这些窘境,一定有自己的方式,如果不晓得该怎麼面对,"一致性的回应"与"被讨厭的勇氣"都是可以练习的,假使真的不喜歡被建议,直接回覆对方这会让自己的压力很大也无妨,或者选择嘴上回句谢谢,但心里知道就当耳邊風聽聽就好,也是一種方式。林培欣强调,只要自己的心里决定接收或不接收就可以了!
学会有效过滤建议之后,一旦决定接受某项建议,也不该给自己太多压力。达成要求与否,跟身为妈妈的价值是不能画上等号的。林培欣分析,许多孕妈咪听到这些外界的声音,好像都是在告诉妈妈们,该怎麼当个完美的母亲,如果没做到,似乎就不够完美、不爱孩子,当自己没做到时,一定会有情绪出现,这时候反而会让孕妇感到焦虑与失落。
心理师特别提醒孕妈咪们,"没有人是完美的,怀孕期间的选择,也在学习怎麼帮孩子分辨哪些适合、哪些不适合,要练习自我接纳,当别人的建议与期待自己没达到,不代表自己不好,达成别人的期待,与妈妈本身的价値是沒有关系的。"
"建议"不用通盘接收 自我接纳、安心更重要
该如何适时排解压力,对孕妇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功课!心理师归纳出六点
第一个就是"自我接纳",像是大家总说:"要当个快乐的孕妇才会有个快乐的宝宝。"但其实每個人本来就会有多種情绪,不要因为傷心、難過、哭泣就覺得對寶寶有罪惡感,應該想成"這是幫助寶寶認識,人就是這麼多元與豐富。"
第二,"邀請先生参与怀孕过程",一起了解宝宝的发展状态。
第三,"增加生产相关知识",林培欣认为,与其听别人说、自己想象,不如增加相关知识,对自已的身心也会有更高的掌握力。
第四,"斟酌吸收网络信息",每个人生产经历都不同,别人分享的经验,可不见得每种情况自己都会遇到、适用。
第五,"适度运动",是很好的放松方法。
第六,"将担忧、烦恼化为祝福语言",当担心宝宝不健康、不够营养时,可以静下心,把担心化做祝福,自我喊话:"祝福我的宝宝身体健康、平安。"这对安定身心也会起很大的作用。
先生可当支持者 旁人给建议该"先倾听"
面对身边的人指手画脚,身為隊友的先生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除了當一個陪伴者、傾聽者之外,也可以是一位支持性的角色。林培欣建议,先生能够一起思考,别人给的建议、想法,适不适用在老婆身上,听到比较刺耳的建议,例如从婆婆、长輩口中说出,先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居中担任润滑剂的角色,化解紧绷的场面,这也会让太太感受到,先生是跟自己站在一起,陪同、面对。
心理师建议大家,如果你是会想提供建议给孕妇的人,就应该掌握"先倾听再建议"的原则,毕竟生产是面对未知的事情,不妨先听听孕妇的心情,给予情绪上的支持,当要给建议时,应该带有同理心,并且以建设性为主,别在语气中带有威胁,例如:"吃冰对小朋友不好,怀孕不要吃冰的啦!"这种语气就有很大改善空间。如果这句话改成:"天氣真的很熱,會想吃冰是正常的,不過少吃一點点、别吃太多!"多了同理心,听在别人耳里,也会舒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