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十里红妆成亮点
宁海县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十里红妆成亮点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凭借其独特的十里红妆文化成功入选。这一传统民俗最早可追溯至宋元时期,在明清时期达到全盛状态,尤其在江浙一带的富庶之地盛行。宁海县作为十里红妆的主要发源地,其丰富的嫁妆队伍和奢华的婚俗文化不仅展示了家族荣耀,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婚姻的期盼与祝福。
十里红妆:千年婚俗的文化内涵
十里红妆是中国传统婚俗中的一种独特现象,尤其在浙东地区盛行,象征着嫁妆的丰厚与婚礼的隆重。其主要特点和内涵如下:
嫁妆队伍:十里红妆的核心是绵延数里的送嫁妆队伍,由杠箱、花轿及各式红漆陪嫁用品组成,如床、桌、椅、桶等日常所需一应俱全,浩浩荡荡宛如一条“披着红袍的金龙”,寓意吉祥喜庆。
文化意义:
- 家族地位的展现:十里红妆不仅是物质财富的体现,更彰显了女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
- 父母对女儿的祝福:通过精心准备的嫁妆,表达了父母对女儿未来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
- 工艺与美学价值:红妆器物以朱砂红为主色调,配以金箔和其他天然颜料装饰,展现了高超的手工艺水平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传说起源:据传,南宋时期宋高宗被金兵追杀时,得一位村姑救助。为感谢救命之恩,他赐予当地女子出嫁时可享受半副鸾驾凤仪的待遇,这一习俗逐渐演变为十里红妆。
泥金彩漆:十里红妆中的“奢侈品”
在十里红妆中,大至床铺、衣柜,小至提篮、首饰盒,在制作完成之后,还需要进行特别的装饰——在木制的胎体上加以朱漆和泥金装饰,这样的装饰工艺称为泥金彩漆,堪称十里红妆中的“奢侈品”。
作为宁波传统的“三金”工艺之一,泥金彩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有着7000多年历史的木胎朱漆碗。《浙江通志》曾记载:“大明宣德年间,宁波泥金彩漆、描金漆器闻名中外。”足以说明,泥金彩漆工艺在明代时已达到强盛。
泥金彩漆是一种结合了泥金工艺和彩漆工艺的髹漆工艺,制作非常考究——手艺人把生漆、瓦片灰、或砾灰等按一定比例导致成漆泥,反复捶打揉捏,然后在竹木等胎坯上堆塑山水、花鸟、人物、楼阁等图示,最后给图示贴金上彩,前前后后共20多道工序。
一般来说,制作一件小型的器具需要花费数天的时间,而打造一件大型的家具则可能需要耗费数月乃至数年的时间。
传承与创新: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
随着婚庆习俗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泥金彩漆在市场上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时至今日,仅宁海县尚有少数手艺人在继续这一工艺的制作,其他地方鲜见踪影。
“泥金三少”便是这项传统行当的新势力。胡亮亮、王占魁、王琼3位年轻人,共同开办了一家公司,做的就是泥金彩漆。胡亮亮(右三)在接待客人
面对困境,他们做了3件事:
招收学徒:泥金三少的公司,现在只有他们三个人掌握泥金彩漆技艺,要想给泥金彩漆降价,首先要做的是降低人力成本,招收更多的学徒。
开发实用器型:设计出了许多以泥金点缀的实用器型,比如笔筒、梳子、摆件等,既传承了泥金彩漆的非遗技艺,价格又不会高高在上,无法承担。
开设体验班:胡亮亮想开设一个儿童体验班,如果试行成功,儿童体验班成本并不高,但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市场。
未来展望: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宁海县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不仅是对其传统文化的肯定,更是对其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鼓励。在年轻一代手工艺人的努力下,十里红妆文化正以新的形式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