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薛冰新书《彼此的抵达》:一部地铁站名里的南京文化史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薛冰新书《彼此的抵达》:一部地铁站名里的南京文化史

引用
搜狐
7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50468541_122006510
2.
https://www.sohu.com/a/827627931_121117482
3.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6784977/
4.
https://new.qq.com/rain/a/20240513A09GL100
5.
https://new.qq.com/rain/a/20241117A06XZ100
6.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924589
7.
https://m.jstv.com/news/2025/1/5/1325412548406525952.html

著名学者薛冰的新作《彼此的抵达:南京地铁站名文化》近日正式发布,这部凝聚了薛冰多年研究成果的著作,以一种全新的视角为我们解读了这座城市的文学底蕴和文化传承。作为“世界文学之都”,南京的文化魅力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01

一本独特的城市文化读本

《彼此的抵达:南京地铁站名文化》以南京地铁通车二十周年为契机,借助294个地铁站名揭示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传承。这部作品不仅是对南京文学传统的归纳,更是对其未来发展的展望。书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个人访谈,展现了地铁站名背后的故事与文化意义。

02

地铁站名里的南京记忆

在这部作品中,薛冰通过对南京地铁站名的剖析,将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串联起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观察南京。正如他所言,地铁如同一条穿梭于城市之间的线,将这些历史的珍珠串联起来。每一个地铁站名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映射出南京这座城市的灵魂。通过地铁站名,读者可以追溯到老南京时期的历史典故、文化传说,甚至是地方风俗,进一步加深了对这座城市的理解。

03

学者的匠心独运

薛冰的语言风格平实而富有温度,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乏个人的情感表达。他在书中使用大量的老照片和具体案例,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得读者在享受阅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南京的历史气息。书中的叙述方式灵活多样,既有对地铁站名的名字解析,也穿插了丰富的历史故事。这样的写作方式,让整本书百读不厌,让读者如同漫步于南京的街巷,体验那浓厚的文化氛围。

04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作为南京地区的知名学者与作家,薛冰一直致力于研究南京的历史与文化。他的新书《彼此的抵达:南京地铁站名文化》以南京地铁通车二十周年为契机,借助294个地铁站名揭示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传承。这部作品不仅是对南京文学传统的归纳,更是对其未来发展的展望。书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个人访谈,展现了地铁站名背后的故事与文化意义。

05

签售会盛况空前

11月17日下午,一众书迷齐聚在先锋书店五台山店,《彼此的抵达:南京地铁站名文化》一书在这里签售,这是学者、作家、江苏文脉大讲坛首批特聘专家薛冰继《家住六朝烟水间》《南京城市史》《烟水气与帝王州:南京人文史》之后的又一城市文化力作,是他的首本地方志专著、首本轨道交通文化专著,是第一本全景式展现南京地铁站名文化的读本,更是国内首本全彩的图文并茂的地铁文化图书。

签售会现场,薛冰老师讲述了创作这本书的心路历程。从最初对地铁站名的好奇,到深入挖掘背后的历史、民俗和人文故事,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自身的心血。作为作家、学者,薛冰有一个公认的称号——“薛金陵”。他居住南京70余年,在40余年的写作生涯中,著作70部,其中关于南京的专著就有20余部,其中《南京城市史》《家住六朝烟水间》近年来长销不衰。这本《彼此的抵达》正是薛老师的第70本著作。薛老年逾古稀,面对地铁17条线路,294个站名背后历史文化所带来的庞大工作量,思路依旧如线路般清晰,考究依旧如时钟般严谨。

现场互动频繁,有读者分享了自己在乘坐地铁时对站名的独特感悟,还有读者感叹书中选取的摄影作品及“金陵四十八景”插画让人大开眼界。摄影作者冯方宇拍摄的汉中门城墙,光影斑驳,突显了城墙的古韵与时光痕迹引起一众读者共鸣。

读者与作者和嘉宾们的交流就像是地铁纵横交错但偶有交汇的线路,思想的碰撞,让人们对南京地铁站名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随后的签售环节更是排起了长龙,读者们手捧着《彼此的抵达》等候薛冰老师的亲笔签名,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们因共同对南京文化及薛冰老师的热爱而拉近了距离,没有陌生人之间的隔阂,只有文化带来的温暖与共鸣。

"我今天特地从奥体那边赶过来,听了大家的分享真是受益匪浅”。家住奥体的顾先生今年78岁,自称是薛老师的老粉。

随着最后一位读者签售完成,这场签售会圆满落下帷幕,但它所带来的文化冲击和情感共鸣却久久萦绕在每个人心头。《彼此的抵达》不仅仅是一本书,这次签售会也不仅仅是一次活动,它们更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南京的过去与现在,连接着这座城市与每一个热爱它的人。相信通过这本书,南京地铁站名文化将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发芽,成为这座城市文化传承中一抹璀璨的亮色。

06

一座城市的文脉传承

《彼此的抵达:南京地铁站名文化》的问世,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本了解南京的新方式,更是在提醒我们:在快速发展的都市生活中,不要忘记去探寻那些藏在地名背后的文化密码。通过这本书,我们得以重新认识这座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感受那些被时光掩埋的历史故事,体验那份独属于南京的文化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