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发布:13项新增内容解读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发布:13项新增内容解读
2024年8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正式发布,这是我国高血压防治领域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新版指南在2018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更新,不仅体现了国内外高血压研究的最新进展,更充分考虑了我国高血压防控的实际情况,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三大核心更新:诊断、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新版指南在高血压诊断、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三个方面进行了重要更新。
在诊断方面,新指南首次将自动诊室血压测量和可穿戴设备血压测量纳入推荐,这标志着高血压监测进入数字化时代。同时,新指南强调了诊室外血压监测的重要性,提出“诊室血压以外的降压治疗目标”,强调24小时血压控制在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
在生活方式干预方面,新指南给出了更为具体可行的建议。例如,建议所有高血压患者将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推荐使用低钠富钾替代盐。在运动方面,建议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进行以有氧运动为主、抗阻运动为辅的混合训练,并结合呼吸训练与柔韧性和拉伸训练。此外,新指南还特别强调了心理健康和睡眠质量对血压控制的影响,建议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正念冥想、瑜伽和深呼吸练习等方式减轻精神压力。
在药物治疗方面,新指南增加了多种新型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和脑啡肽酶双重抑制药物(ARNI)、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等。同时,新指南首次将中医药治疗纳入高血压治疗方法之一,体现了我国传统医学在现代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十三项新增内容:全方位提升高血压管理水平
新版指南新增了13项重要内容,涵盖了高血压防控的多个方面。
在高血压防控计划和项目方面,新指南详细介绍了我国高血压防控的现状和未来规划,为各级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部门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在血压测量方法方面,除了自动诊室血压测量和可穿戴设备血压测量外,新指南还提出了新的治疗理念,包括分级、分期、分型的治疗策略,以及针对不同人群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在降压治疗方法方面,新指南推荐使用替代盐、ARNI、MRA、内皮素双受体拮抗剂、中医药、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术(RDN)、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等新型治疗方法。
在心血管危险因素方面,新指南新增了心率增快和高尿酸血症作为危险因素,并在相关章节新增了心率控制和降尿酸治疗的内容。
在靶器官损害评估方面,新指南新增了“改善和逆转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章节,强调靶器官损害评估应成为高血压患者随访的重要内容。
在特殊人群管理方面,新指南新增了白大衣性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清晨高血压、夜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等特殊表型的管理建议,以及认知障碍、肥胖、抗肿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免疫系统疾病和心理障碍等合并临床情况的处理建议。
此外,新指南还新增了结缔组织病与高血压、血液疾病与高血压等继发性高血压类型,以及高血压互联网医疗章节,体现了数字化医疗在高血压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特色:基于循证医学的创新与突破
新版指南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首先,高血压诊断标准维持140/90 mmHg不变,但强化了血压管理以进一步提高高血压控制率的理念。其次,新指南保留了3级高血压的分级标准,特别关注2000多万3级高血压患者的诊断和干预。再次,新指南充分考虑了我国高血压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如高盐饮食、肥胖、增龄等,并分别给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
在参考文献方面,超过36%的文献第一作者为中国学者,充分体现了我国高血压研究的最新成果。新指南还纳入了中国人群的多项重要研究结果,如SSaSS(替代盐)、DECIDE-salt(减盐)、CHH(健康饮食)、STEP、CHINOM、ANTI-MASK等研究,使指南更贴近中国人群的实际情况。
结语:新指南引领高血压防治新方向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迈入新阶段。新指南不仅更新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出了以改善血压变异和降压目标范围内时间为核心的高质量降压策略,强调了精准化、个体化和数字化的管理理念。我们期待新指南能够为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指导,帮助更多患者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