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保监会提醒:警惕类似望洲集团的非法集资陷阱
中国银保监会提醒:警惕类似望洲集团的非法集资陷阱
望洲集团:披着私募基金外衣的非法集资大案
2015年5月,孟某注册成立中某中基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某中基集团”)。随后,该集团通过实际控制的多家公司,采用自融自用的经营模式,围绕中某中基集团从事私募基金产品设计、发行、销售及投融资活动。
孟某等人指使工作人员以投资中某中基集团实际控制的多家空壳公司股权为名,使用庄某伪造的财务数据、贸易合同设计内容虚假的私募基金产品,将单一融资项目拆分为数个基金产品,先后以檀某公司、洲某公司、云某公司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发行39只私募股权类基金产品。上述三家公司均在基金业协会登记为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39只产品均在基金业协会备案。
相关基金产品由不具备私募基金销售资质的“辉某集团”等3家“辉某系”公司销售。孟某、岑某指使“辉某系”公司工作人员以举办宣传会,召开金融论坛、峰会酒会,随机拨打电话,在酒店公共区域摆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社会公开宣传私募基金产品,谎称由具有国资背景的中某中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出具担保函,以虚设的应收账款进行质押,变相承诺保本保息,超出备案金额、时间,滚动销售私募基金产品,累计非法募集资金人民币78.81亿余元。
2024年非法集资新动向:手法更隐蔽,形式更多样
2024年,非法集资案件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冒充平台客服: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抖音客服,声称“百万保障”到期需要续费,诱导用户点击虚假链接进行诈骗。
养老诈骗:一些不法分子以投资养老服务为名,承诺高额回报,吸引老年人投资。如湖南某公司以预定养老服务的名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3024.7万元。
虚拟货币诈骗:利用区块链和虚拟货币概念,以代币融资为名进行非法集资,如“MMM金融互助社区”等平台。
代理维权陷阱:一些机构以“代理维权”为名,诱导消费者委托其“代理维权”,收取高额费用,实则进行非法集资活动。
如何远离非法集资陷阱?
面对花样翻新的非法集资手法,投资者应提高警惕,掌握以下防范要点:
警惕高额回报:避免被“高收益”、“无风险”等宣传迷惑,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远离承诺保本保息的投资产品。
核实合法性:检查企业是否具备合法资质和相关金融牌照,并确认其业务范围是否经金融管理部门批准。
分析经营模式:关注项目真实性及资金投向,对缺乏实体支撑的项目保持警觉。
了解参与群体:如果投资活动主要针对老年人等特定群体,需格外小心。
理性思考与咨询:遇到投资机会时,先冷静分析并征求家人或专业人士意见,切勿盲目跟风。
选择正规渠道:通过合法金融机构购买理财产品,避免私下交易。
保护个人信息:注意隐私安全,防止不法分子利用信息进行诈骗。
增强法律意识:主动学习金融知识,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及时举报可疑行为。
结语
非法集资活动严重威胁社会公众的资金安全,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通过了解典型案件、识别新型诈骗手法、掌握防范要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钱袋子”,远离非法集资陷阱。同时,也要积极参与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活动,共同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