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行动》揭秘:也门撤侨背后的真实故事
《蛟龙行动》揭秘:也门撤侨背后的真实故事
2015年3月,也门局势急剧恶化,中国海军第19批护航编队接到命令,紧急前往也门执行撤侨任务。这是中国首次使用军舰直接靠泊外国港口撤离中国公民,也是中国海军首次在海外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这次行动历时13天,成功撤离621名中国公民和来自15个国家的276名外国公民,创造了中国海外撤侨行动的多个第一。
《红海行动》以这次撤侨行动为原型,展现了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的英勇表现。而《蛟龙行动》作为其续集,将故事背景设定在深海,首次在大银幕上呈现潜艇大战,展现了中国海军的现代化装备和强大实力。
为了真实还原潜艇作战场景,剧组耗资巨大,1:1还原了一艘120米长、11米宽、16米高的“龙鲸号”潜艇。这艘潜艇不仅外观逼真,内部结构也严格按照真实潜艇打造,指挥舱、反制武器舱、指挥中心等各个功能区域一应俱全。剧组甚至在青岛海边搭建了这个庞然大物,整个过程就像进行一次科研项目,不断克服各种技术难题。
演员们也经历了严苛的训练。导演林超贤要求所有演员都要掌握潜水技能,并在水下完成各种动作戏。有的演员为了拍摄需要长时间闭气,甚至一度失去意识;女演员蒋璐霞在生理期也坚持在冰冷的水中拍摄。这种对真实的追求,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潜艇兵的真实生活和战斗状态。
《蛟龙行动》的现实意义远不止于艺术创作。影片中展现的中国海军现代化装备,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事实力的发展。特别是在南海这个敏感区域,中国海军的潜艇部队展现出了强大的作战能力。这不仅是对国家主权的捍卫,也是对国际上一些暗流涌动的敌对势力的一种威慑。
影片中还特别强调了潜艇兵这一特殊兵种的特性。潜艇兵需要在狭小的空间内长时间工作,忍受高温、高湿的恶劣环境,同时保持高度的纪律性和警觉性。他们被誉为“沉默的战士”,默默为和平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蛟龙行动》的成功在于它不仅是一部动作大片,更是一部展现中国海军实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优秀作品。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在军事题材上的突破,也让我们为祖国的强大感到自豪。这部电影让我们明白,真正的英雄不是那些在银幕上飞檐走壁的侠客,而是那些在深海中默默守护着国家安全的潜艇兵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