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十五年:再议“范跑跑”
汶川地震十五年:再议“范跑跑”
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8.0级大地震震撼了汶川,也震撼了整个中国。在都江堰市光亚学校,一位名叫范美忠的老师做出了一个令他永生难忘的决定——在地震发生时,他选择了先于学生逃离教室。
这一幕被记录在范美忠后来发表的《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中。他写道:“后来我告诉对我感到一定失望的学生说: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这篇自述文章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了轩然大波。有人认为这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严重违背,有人则认为这是人性本能的正常反应。一时间,“范跑跑”这个带有讽刺意味的绰号不胫而走,范美忠成为了全国关注的焦点。
面对铺天盖地的批评,范美忠最初选择了据理力争。他辩称,教师的职业道德不应该包括牺牲自我,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然而,舆论的压力最终迫使他道歉。但据他后来透露,那次道歉更多是出于策略考虑,而非真心悔过。
这场争议不仅影响了范美忠的人生轨迹,也促使教育部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修订,明确要求教师在紧急情况下保护学生安全。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深入思考: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教师是否有义务将学生的生命置于自身之上?
15年过去了,范美忠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不再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而是转型成为一名网络课程讲师,通过教授《红楼梦》《庄子》等课程谋生。他依然保持着对学术的自信,自称在多个研究领域达到顶尖水平。同时,他坚持让自己的子女接受“天性教育”,远离公立教育体系。
如今的范美忠居住在成都郊区的一栋三层毛坯房里,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他依然保持着对学术的自信,自称在多个研究领域达到顶尖水平。同时,他坚持让自己的子女接受“天性教育”,远离公立教育体系。
范美忠的故事是一个关于个人选择与社会期望之间冲突的典型案例。它不仅反映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边界问题,更触及了人性最本质的层面:在生死关头,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抉择?这个问题或许永远没有标准答案,但它提醒我们,面对灾难时的每一个选择,都可能成为人生的重要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