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古建院荣获全国表彰:正定古城墙修缮成果显著
河北省古建院荣获全国表彰:正定古城墙修缮成果显著
近日,河北省文物与古建筑保护研究院荣获“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这一荣誉,是对该院在文物保护与修复领域辛勤耕耘的肯定,更是对其在正定古城墙修缮工程中卓越表现的认可。
千年古城墙,见证燕赵沧桑
正定古城墙,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雄伟建筑,始建于北周时期,最初名为安乐垒。历经宋、元、明各代的修葺与扩建,如今我们所见的城墙,主要是明代的遗存。城墙高3丈2尺,上宽2丈,周长24华里,四面城门分别名为迎旭、镇远、长乐和永安。每座城门都设有月城、瓮城和内城三道城门,形成曲折的防御体系,彰显着古代军事智慧。
“绣花”功夫,重现古城雄姿
河北省文物与古建筑保护研究院在修缮正定古城墙时,始终坚持“原真性、完整性”的保护理念。他们不盲目复建,不拆旧建新,而是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对城墙进行现状整修和加固。
在南城墙修缮工程中,技术人员对城墙的每一处细节都进行了精心处理。他们采用传统工艺和材料,对城墙的夯土层进行加固,对砖石结构进行修复。对于已经坍塌的部分,他们根据历史资料和考古发现,进行科学复原。同时,他们还对城墙上的植被进行了清理,防止植物根系对城墙造成进一步破坏。
文化明珠,焕发新时代活力
经过精心修缮的正定古城墙,如今已成为古城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登上城墙,可以俯瞰整个古城的风貌,感受千年古城的历史气息。城墙脚下的街道,保留了传统的建筑风格,与城墙相映成趣。夜晚,城墙在灯光的映照下更显雄伟,成为市民和游客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正定古城墙的修缮,不仅恢复了其历史风貌,更使其成为展示古城文化的重要窗口。它见证了正定从古代军事重镇到现代旅游名城的转变,也体现了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进步。
河北省文物与古建筑保护研究院荣获“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实至名归。他们用匠心守护着古城墙,用智慧传承着历史文化,为我国文物保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正定古城墙的修缮工程,不仅是一项文物保护工程,更是一次文化传承的实践,为我国文物保护事业树立了新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