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顾况的“顾念”:从宫廷繁华到失意宫人的哀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顾况的“顾念”:从宫廷繁华到失意宫人的哀怨

引用
百度
10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9%BD%E5%B1%85%E6%98%93/174330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E%AB%E8%AF%8D%E4%BA%94%E9%A6%96/14103765
3.
https://m.douban.com/book/subject/36459317/reviews
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U1N0A6L0552C2H4.html
5.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17f741e4201031mb0.html
6.
https://new.qq.com/rain/a/20240918A094LB00
7.
https://www.shiciyun.com/pagedetail.aspx?typeid=809F7138ACA669BF&pageid=D0954EA3EE0EF889&newstype=21570
8.
https://m.gushiwen.cn/shiwens/default.aspx?tstr=%E6%80%9D%E5%BF%B5
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A%89%E8%A9%A0%E5%A0%AF
10.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27/16/37289152_1135173330.shtml

唐代诗人顾况的《宫词五首》是其代表作之一,其中第二首尤为精致,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宫中艺妓的浪漫生活与失意宫人的哀怨。顾况,字逋翁,号华阳真逸,苏州海盐人,唐代著名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与白居易、柳浑、李泌友善,曾任校书郎、著作佐郎等职。顾况的诗歌风格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但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他在贞元年间创作的《宫词五首》开创了“宫词”一体的独特风貌。

01

顾况的生平与创作背景

顾况(约727-约815),字逋翁,号华阳真逸,苏州海盐人,唐代著名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与白居易、柳浑、李泌友善,曾任校书郎、著作佐郎等职。顾况的诗歌风格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但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他在贞元年间创作的《宫词五首》开创了“宫词”一体的独特风貌。

顾况的生平经历对其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与柳浑、李泌友善,贞元三年(787),柳浑辅政,征顾况为校书郎。后李泌入朝,顾况又迁为著作佐郎。贞元五年(789),李泌卒,顾况作《海鸥咏》,嘲讽权贵,被贬为饶州司户,出京。顾况写作《宫词五首》,当在京任校书郎、著作佐郎这段时间内,约在贞元三至五年间。

02

《宫词五首》中的“顾念”之情

《宫词五首》是顾况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这组诗写宫中豪奢排场和弦歌不辍的情景,揭示出宫中艺妓的浪漫生活内容。其中第二首诗为五首中最为精致的一首,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将玉楼上皇帝欢宴的热闹与女主人公冷清孤寂的夜晚形成鲜明对照,深刻传达了其失意的哀怨与无奈,造语风雅,言外见意,哀而不伤,深得风人之旨。

其二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精帘卷近银河。

首句“玉楼天半起笙歌”,有人就据此认定,这首诗写的是位于骊山上的华清宫殿。半山上的宫殿,固然可以说是天半笙歌,但却不可拘泥地这样理解。因为“天半”本来就是人的心理感觉,如卢照邻《长安古意》也写道“梁家画阁天中起,汉帝金茎云外直”。其实梁王的画楼和汉武帝的金铜仙人都未必高人云天,但在普通人看来,那确是高不可及,遥遥在上的。这里的“天半"也是同样的意思。在遭受冷落的宫人看来,玉楼上皇帝举行的欢宴,离自己是那么的遥远。仿佛是天上的楼台,永远无法到达。虽然如此,那欢宴的声音还是清晰地传入了女主人公的耳中。不仅有吹笙唱曲的声音,连宫嫔们的调笑声也听得清清楚楚,她们是欢笑是那样喜悦。更反衬出女主人公心情的黯淡忧伤。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精帘卷近银河。
侍女先来荐琼蕊,露浆新下九霄盘。

末二句写失意宫人的夜景。月亮已经西斜,夜漏声声,更显出夜的寂静。她把水晶帘高高卷挂,只有银河陪伴度深秋。这两句通过环境描写,进一步烘托出宫人的孤独与寂寞。水晶帘的透明与银河的遥远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而“九霄盘”中的露浆,虽是珍贵之物,却无法填补宫人心中的空虚。

03

被贬谪后的创作转变

顾况曾因《海鸥咏》嘲讽权贵而被贬为饶州司户,出京。他的诗作中流露出对宫廷生活的观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在被贬谪后,顾况的创作转向更加关注民生疾苦和社会现实。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权贵的讽刺和对百姓的同情,展现了其作为文人的社会责任感。

04

顾况的“顾念”与现代人的共鸣

顾况的“顾念”之情,不仅体现在对宫廷生活的描写中,更体现在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中。他的诗作中流露出的对权贵的讽刺和对百姓的同情,展现了其作为文人的社会责任感。这种关注民生、思考社会现实的精神,与现代人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追求不谋而合。

顾况的“顾念”之情,跨越了时空的界限,与现代人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无论是对亲情的思念,还是对友情的牵挂,亦或是对社会现实的关怀,顾况的诗作都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打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正如他在《宫词五首》中所展现的那样,真正的“顾念”之情,是跨越时空的,是永恒的。

通过解读顾况的《宫词五首》,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唐代宫廷生活的繁华与奢靡,更能够体会到失意宫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怨。这种对比鲜明的描写,展现了顾况对宫廷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人性的细腻刻画。同时,顾况的“顾念”之情也与现代人的情感产生了共鸣,让我们在欣赏其诗歌艺术的同时,也能思考自身的情感体验和社会责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