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老城到生物医药高地:津市市的产业转型之路
从工业老城到生物医药高地:津市市的产业转型之路
2023年,湖南省津市市生物医药产业完成产值86.13亿元,同比增长18.5%,税收贡献率保持在40%以上。这个人口仅28万的县级市,凭借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酶制剂生产出口基地和甾体原料药及中间体生产出口基地,皮质激素产品更是占据了全球70%的市场份额。
厚积薄发:从工业老城到生物医药高地
津市市的生物医药产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这里就成立了湖南省第一家生物酶制剂厂。改革开放初期,津市已有工业企业150多家,其中不乏湖南第一家拖拉机厂、第一家制盐企业等标志性企业。斑马蚊香、麦穗味精等产品更是驰名全国。
2018年,一个偶然的机遇改变了津市的产业布局。在一场行业论坛上,江南大学陈坚院士的发言引起了当地企业家李洪兵的注意。在他的建议下,津市市政府开始与江南大学合作,共同研发白藜芦醇的合成生物学制造技术。这次合作不仅催生了湖南鸿健生物公司的成立,也标志着津市正式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发展重点。
创新驱动:打造“外地研发-本地制造”新模式
面对自身人才和科研资源不足的短板,津市选择了一条借“脑”引智的发展之路。2021年,津市市成立了全省首个县级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邀请12名院士、23名专家为当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截至目前,已有邓子新、柴立元、张友明等院士专家团队先后70余次来津考察调研,评审把关项目59个。
在与高校院所的合作方面,津市采取了“外地研发-本地制造”的模式。目前,该市已与35家高校院所建立深度合作,成功转化院士专家优质项目22个,总投资逾30亿元。同时,津市还与中南大学合作在岳麓山大科城建立飞地孵化器,在岳麓山实验室设立生物制造研究院,与时代高科等市场主体合作在深圳光明区设立了生物制造科创平台。
产业集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在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内,以湖南新合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湖南引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为龙头,已聚集了26家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这些企业共同构建了从微生物发酵到甾体激素中间体,再到高端原料药和药物制剂的完整产业链。
湖南新合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是最早落户津市的生物医药企业之一。该公司利用植物甾醇生产皮质激素原料药的技术在行业内具备领先优势。在津市市政府的支持下,该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集团公司,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甾体类药物生产链。
湖南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则是从四川整体迁址到津市的典型案例。该公司2023年销售收入达6.33亿元,同比增长27.36%。其精草铵膦产品产销量已跃居世界第一。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在津市这个国内生物制造高地,我们对未来发展满怀信心。”
未来展望:打造世界知名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目前,津市高新区已有生物医药企业126家,形成了生物酶制剂、甾体原料药及中间体、医疗器械、植物提取四大特色产业集群。2024年,津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值有望突破百亿元大关。
津市市委书记黄旭峰表示,该市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产业链布局,提升产业聚集度,向着“建成世界知名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目标稳步前进。可以预见,在政策支持、人才引进和产业集聚的多重驱动下,津市市的生物医药产业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