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提升多巴胺,快乐加倍!
跑步提升多巴胺,快乐加倍!
“跑步分泌的多巴胺仅次于谈恋爱?”这句在跑圈广为流传的话,竟然真的有科学依据!
最近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仅仅10分钟的跑步就能增加大脑中流向双侧前额叶皮层的血流量,对心理健康大有裨益。而另一项发表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的研究则揭示了运动促进多巴胺释放的具体机制,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运动表现,还能降低患帕金森病的风险。
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能影响人的情绪,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当我们进行剧烈运动如跑步时,大脑会释放多巴胺,让我们感到快乐和满足。这种感觉与恋爱时大脑产生的多巴胺反应颇为相似,难怪有人说“跑步分泌的多巴胺仅次于谈恋爱”。
除了多巴胺,跑步时体内还会分泌一种叫做脑内啡的物质。当运动量达到一定强度和持续时间后,脑内啡就会开始发挥作用。这种物质具有类似吗啡的镇痛效果,能让人产生愉悦感,甚至达到一种近乎“迷幻”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跑步者的高潮”。
朴茨茅斯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设备,观察到参与者在运动时大脑释放的多巴胺量增加,这与反应时间的缩短有直接关系。研究还发现,这种认知能力的提升必须通过大脑主动发出运动指令才能实现,单纯的肌肉刺激是无法达到同样效果的。
那么,如何通过跑步来提升多巴胺水平呢?专家建议每周跑步4-5次,每次30分钟以上,持续三个月,这样不仅能提升大脑中的多巴胺含量,还能改善整体心血管功能。而且,跑步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只需一双舒适的跑鞋,随时随地都能开始。
ICU护士Keri Mahoney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在30岁之前完成50个州的半马拉松。通过跑步,她不仅释放了工作压力,还改善了自己的心理健康。研究显示,规律的有氧运动能显著改善情绪稳定性,降低抑郁和焦虑的风险。Mahoney的故事证明,跑步不仅能提升身体素质,还能增强心理韧性。
不过,想要通过跑步提升多巴胺水平,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运动强度要适中,过于轻松的运动无法有效刺激多巴胺的释放
- 每次运动时间至少要持续30分钟以上
- 保持规律性,建议每周运动3-5次
- 注意充分休息,过度训练反而可能抑制多巴胺的分泌
所以,当你感到不开心或者压力山大时,不妨去跑个步吧!也许,你也能体验到那种仅次于恋爱的快乐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