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的胃镜检查结果解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的胃镜检查结果解读

引用
百度
12
来源
1.
https://m.baidu.com/bh/m/detail/vc_17090977366804173164
2.
https://y.dxy.cn/v2/hospital/518/966610.html
3.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dd20c5f53dfa6216fdafa3868a047ca7
4.
http://wjw.fujian.gov.cn/ztzl/jkjy/jksh/202412/t20241204_6587761.htm
5.
https://finance.sina.cn/2024-07-02/detail-incauhez7454824.d.html
6.
https://professorlin.com/2024/07/26/%E7%84%A1%E7%97%87%E7%8B%80%E5%B9%BD%E9%96%80%E6%A1%BF%E8%8F%8C%E6%84%9F%E6%9F%93%E8%A6%81%E6%B2%BB%E7%99%82%E5%97%8E/
7.
https://wjw.fujian.gov.cn/ztzl/jkjy/jksh/202412/t20241231_6600748.htm
8.
http://www.liangyihui.net/doc/128170
9.
https://web.shobserver.com/sgh/detail?id=1368376
10.
https://www.jove.com/t/65868/establishment-evaluation-risk-prediction-model-for-pathological?language=Chinese
11.
https://www.uho.com.tw/article-63817.html
12.
https://www.tongjihospital.com.cn/news/intro/id/162/pid/26454.html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感染是导致多种胃部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胃癌。如果你最近进行了胃镜检查并且发现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那么如何正确理解和解读你的病理报告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01

胃镜下的典型表现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胃镜检查通常会发现以下几种典型表现:

  1. 慢性炎症:胃黏膜出现红斑、水肿,可能伴有出血点或出血斑。炎症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2. 活动性炎:在慢性炎症的基础上,如果发现中性粒细胞浸润,提示有活动性炎症。这通常表现为胃黏膜的糜烂或溃疡。

  3. 萎缩性胃炎:长期感染可能导致胃黏膜固有腺体减少,出现萎缩。萎缩程度可分为无、轻度、中度和重度。

  4. 肠上皮化生:胃黏膜上皮被肠上皮细胞替代,这是一种癌前病变。肠化程度也可分为无、轻度、中度和重度。

  5. 其他表现:严重时可能出现胃或十二指肠穿孔,表现为腹部压痛、反跳痛。

02

病理报告术语解读

拿到胃镜病理报告时,你可能会看到一些专业术语,这些术语对于理解病情至关重要:

  1. 慢性炎症:表示胃黏膜存在长期的炎症反应,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

  2. 活动性炎:表明炎症正在活跃期,可能伴有胃黏膜糜烂或溃疡,分为无、轻度、中度和重度四个级别。

  3. 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腺体减少,有癌变风险,分为无、轻度、中度和重度四个级别。不伴肠化或上皮内瘤变的建议1-2年做一次胃镜检查;如果出现上皮内瘤变,随诊时间应缩短到6个月左右。

  4. 肠上皮化生:胃黏膜被肠上皮细胞替代,属于癌前状态,分为无、轻度、中度和重度四个级别。这个阶段通过健康饮食干预、定期检查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胃癌风险。

  5. 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到幽门螺杆菌的存在,分为无、轻度、中度和重度四个级别。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生的明确诱因,感染者的胃癌发生风险约为非感染者的3倍。

  6. 胃上皮内瘤变:属于胃癌的癌前病变,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癌变可能性相对较低,但需要定期随诊复查;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需要高度重视,必要时可行胃镜下局部治疗。

03

实际案例分析

北京大學的胃腸科主治醫師宋志強分享了兩個典型案例:

  • 一位患者在常规体检中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但因无明显症状而未进行治疗。几年后,该患者因胃大出血就医,最终被诊断为胃癌。
  • 另一位患者同样在体检中发现感染,但由于工作繁忙一直拖延治疗。后来因剧烈腹痛就医,发现已是晚期胃癌。

这两个案例说明,即使没有明显症状,幽门螺杆菌感染也可能暗藏风险。及时治疗和定期复查对于预防严重并发症至关重要。

04

治疗和复查建议

一旦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原则上都应积极进行根除治疗,除非有特殊抗衡因素(如年龄、健康状况、药物过敏等)。

  1. 治疗方案:目前推荐使用“四联疗法”,即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联合用药14天。这种治疗方案的根除率可达85%以上。

  2. 复查时机:治疗完成后1个月应该复查幽门螺杆菌,以确认治疗效果。复查前至少停用质子泵抑制剂2周,停用铋剂、抗生素1个月,否则会出现假阴性。

  3. 预防复发:成功根治后,日常生活中仍需重视预防工作。建议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检测与治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倡分餐制度,增强公筷、公勺意识。

  4. 生活方式调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油炸腌制食品,增强运动,保持心情愉悦。

05

结语

正确解读胃镜检查结果,及时进行治疗和复查,是预防幽门螺杆菌相关并发症的关键。虽然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会带来一些健康隐患,但通过科学的诊断和治疗,我们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降低胃癌等严重疾病的风险。如果你对检查结果有任何疑问,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生,获取个性化的医疗建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