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新发现!荪湖遗址带你穿越宋元明清
宁波新发现!荪湖遗址带你穿越宋元明清
近日,浙江省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宣布在宁波市江北区洪塘荪湖中心湖商业地块发现了新的考古遗址——荪湖遗址。该遗址出土遗存年代主要为宋元至明清时期,揭示了这一地区村落的历史生活变迁。
据悉,今年4月,为配合宁波市江北区洪塘荪湖中心湖商业地块的开发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联合浙大城市学院、江北区文物管理所,在地块施工建设区域开展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区域位于遗址边缘区,面积1300平方米。发掘区域文化层堆积厚度约0.6至1.2米。
此次发掘共发现五座房址,从下到上、从早到晚可分为三期。一期为北宋时期,房址共两座,分布在发掘区东部及东北部;二期为南宋至元时期,房址共两座,分布在发掘区中部;三期为明清时期,房址共一座,分布在发掘区西南部。在空间上,全部三期房址存在自东北向西南方向发展变迁的过程。
此次发掘中出土了大量宋元至明清时期的遗物。一期遗物瓷器中以青瓷为多,有少量青白瓷;二期遗物瓷器中开始出现一定数量的黑釉瓷,青白瓷、白瓷较多,青瓷数量明显下降,瓷器的产地更加多元;三期遗物瓷器中则大量出现青花瓷。出土的遗物中还发现一块铭文砖,一侧模印“西屿乡余记”,另一侧模印卷草纹。
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荪湖遗址中出土的房址、道路、石墙、水井等遗迹以及大量遗物,揭示了宋元至明清时期该地区村落的历史生活变迁,相关发现为学界更深入了解这一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建筑技艺和社会结构提供了新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发现的铭文砖为研究区域地名的演变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南宋《寳慶四明志》中记载:“孫湖縣东南一十五里西嶼鄕溉田頗多或謂湖多香蓀故名蓀湖訛而爲孫”。从这条记载中可以看出,“蓀湖”之名至迟到南宋就已经出现;“蓀湖”属于西嶼鄕,在慈溪县东南一十五里;“蓀湖”是因为该地域湖多(灌溉的田多),盛产香蓀而得名,“蓀”字有时也会误写作“孫”。
此外,宁波另一处重要考古发现——马廊厦遗址,该遗址年代从商周延续至明清,是余姚地区目前所发现的延续时间最长、年代序列最为完整的一处遗址,进一步丰富了宁波的历史文化内涵。
这些考古发现不仅丰富了宁波市的历史文化内涵,也为研究宋元至明清时期的区域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