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失眠真相:3-P模型揭示失眠成因与应对之道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失眠真相:3-P模型揭示失眠成因与应对之道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m.sohu.com/a/814515465_121119255/?pvid=000115_3w_a
2.
https://drugs.dxy.cn/pc/clinicalDecision/vIRenqhJyB1VyhzTAg3fcw==
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9345170506182501
4.
https://www.yingchitech.com/cn/news-3/414.html
5.
https://hkucm.com/%E7%9D%A1%E7%9C%A0%E9%9A%9C%E7%A4%99%E7%9A%84%E6%B5%81%E8%A1%8C%E7%97%85%E5%AD%B8%E5%8F%8A%E7%99%BC%E7%97%85%E6%A9%9F%E5%88%B6%E7%A0%94%E7%A9%B6%E9%80%B2%E5%B1%95/
6.
https://www.12jk.net/inspect_info/1a59f87c1e6d6f7c9dd9b227ec8cacd8.html
7.
http://zglcxyxzz.com/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240106
8.
https://thiemechina.com/Index/show/catid/175/id/2407.html
9.
https://psychtranslation.com/category/%E5%BF%83%E7%90%86%E5%81%A5%E5%BA%B7/

失眠,这个困扰着全球近三分之一人口的睡眠障碍,正在悄悄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据统计,全球失眠症状的盛行率为30%-35%,而在我国,一般人群的失眠率更是高达29.2%。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一数字还在逐年攀升。

01

3-P模型:揭秘失眠的成因

要理解失眠,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个重要的理论模型——3-P模型。这个模型将失眠的成因分为三个维度:易感因素、促发因素和维持因素。

易感因素: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失眠?

易感因素包括了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从生物学角度来看,遗传易感性、睡眠相关递质的改变、压力系统的功能亢进等都可能使某些人更容易失眠。例如,一些人天生就有较高的基础代谢率和情绪反应性,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压力时更容易出现睡眠问题。

心理因素同样不容忽视。追求完美、过度沉思或过度忧虑的人往往更容易失眠。这些人往往对睡眠有着过高的期望,一旦出现睡眠问题,就会产生过度的焦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社会因素如不规律的生活作息、与床伴的上床时间不一致等也会增加失眠的风险。在现代社会,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工作压力大、生活环境嘈杂等都可能成为失眠的诱因。

促发因素:是什么触发了失眠?

促发因素往往是应激性的生活事件,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问题、亲人去世等。此外,躯体疾病(如慢性疼痛、呼吸系统疾病)和精神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也可能引发失眠。

例如,一位工作压力较大的白领,可能因为一次重要的工作汇报而开始失眠。这种由特定事件引发的失眠通常被称为急性失眠。

维持因素:为什么失眠会持续?

维持因素是指为了应对失眠而采取的一系列不良措施,这些措施反而会加剧失眠。常见的维持因素包括:

  • 长时间躺在床上等待入睡
  • 不规律的作息时间
  • 过长的午睡或频繁的日间打盹
  • 在床上从事非睡眠活动,如玩手机、看电视等

这些行为看似是在努力改善睡眠,实际上却可能导致睡眠效率降低,使急性失眠逐渐演变为慢性失眠。

02

失眠的心理学成因:过度觉醒的恶性循环

除了3-P模型,过度觉醒模型也是解释失眠成因的重要理论。研究表明,失眠患者在24小时内都处于生理、皮质和认知过度兴奋的状态。

生理层面,失眠患者常出现体温度升高、心率变异性增加、基础代谢率增加等现象。这些生理变化可能不仅是失眠的结果,也是失眠的原因之一。

认知层面的过度觉醒则表现为过度担忧和沉思。失眠患者往往对睡眠有着不切实际的期望,当无法入睡时,他们会过度关注睡眠问题,这种关注反而会进一步干扰睡眠,形成恶性循环。

03

如何打破失眠的恶性循环?

了解了失眠的成因,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下是一些基于3-P模型和过度觉醒模型的实用建议:

调整认知,打破过度觉醒循环

  • 不要过分关注睡眠问题,避免过度担忧“今晚又睡不着了”。
  • 不要设定过高的睡眠目标,如“必须睡足8小时”。
  • 当无法入睡时,不要强迫自己躺在床上,可以起来做一些轻松的活动,如阅读或听轻音乐。

改善睡眠卫生习惯

  •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
  • 避免在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因为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响睡眠。
  • 创造一个安静、黑暗、舒适的睡眠环境。
  • 限制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尤其是在睡前。

行为疗法:重建睡眠与床的关联

  • 只有在困倦时才上床睡觉。
  • 如果躺在床上20分钟仍无法入睡,就起床做一些放松的活动,直到感到困倦再回到床上。
  • 不要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活动,如玩手机、看电视等。

放松训练

  • 学习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放松等。
  • 尝试正念冥想,帮助自己专注于当下,减少对睡眠的过度关注。

专业帮助

如果尝试了上述方法仍然无法改善失眠,建议寻求专业帮助。认知行为疗法(CBT-I)是目前治疗失眠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正是基于3-P模型和过度觉醒模型发展而来的。

失眠虽然普遍,但并非无解。通过调整认知、改善生活习惯和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我们可以重新获得良好的睡眠质量。记住,睡眠是身体的自然需求,而不是一种奢侈品。善待自己的睡眠,就是善待自己的健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