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首古诗词里的西湖美景
七首古诗词里的西湖美景
西湖,这颗镶嵌在杭州的璀璨明珠,宛如一位温婉可人的仙子,自古以来便以其秀美的身姿吸引着文人墨客的目光。湖面碧波荡漾,仿佛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群山之间,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山峦起伏,云雾缭绕,如同仙境一般,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下面整理了几首跟西湖有关的古诗词,与大家一起共同欣赏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代·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释义:乌云密布,仿佛一幅泼墨画卷在苍穹之上徐徐展开,然而在这浓墨重彩之间,一段青翠的山峦却悄然显露,宛如一幅清雅的水墨画,与乌云形成鲜明对比。大雨滂沱,激起的水花在湖面上跳跃,宛如无数颗晶莹剔透的白珠碎石,飞溅入船,为这幅画卷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突然间,狂风呼啸而至,如同一位不羁的画家,挥舞着画笔,将满天的乌云一扫而空。此时,西湖的湖水宛如一面碧绿的镜子,静谧而温柔,映照出天空的美丽与宁静。
解析:此诗以望湖楼的雨景为背景,巧妙地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将自然风光的变幻无穷展现得淋漓尽致。乌云与山峦的对比,大雨与狂风的交织,以及湖水与天空的相映,构成了一幅幅生动而美丽的画面,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整首诗语言优美,用词得体,逻辑清晰,既展现了自然风光的美丽,又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2.《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宋代·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
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释义: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漂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时时拂动。笙箫歌声渐渐消歇,游人也已纷纷散去,我才感觉到春天已经悄然逝去。回到居室,放下帘子,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令人兴味索然。
解析:此词写暮春依栏观湖游兴之感,描写了颍州西湖暮春时节、群芳凋谢后残败清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花残春去的特殊敏感,抒发了年华易逝的深沉感慨。全词既写繁华又写衰落,对比强烈,写出了西湖特点。
3.《春题湖上》
唐代·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释义:西湖的春天,宛如一位淡妆素裹的佳人,她的美丽足以让人沉醉。三面被苍翠的群山温柔地拥抱,湖面宛如一面碧绿的镜子,清澈透明,静谧安详。群山之巅,松树挺拔茂密,宛如绿色的屏风,将千山万峰装点得苍翠欲滴。
一轮圆月升起,轻轻投入湖水的怀抱,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晶莹剔透,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它在水中跳跃、悬浮,与周围的景色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
解析:白居易的这首诗,不仅是他山水诗中的佳作,更是历代描绘西湖美景的诗歌中的名篇之一。诗中的“乱峰”二字,生动地勾勒出峰峦叠嶂、连绵不断的壮丽景象;而“水平铺”则巧妙地描绘出春水盈盈、水天一色的美景。诗人用细腻入微的笔触,将西湖春天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
4.《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宋代·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释义: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棹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解析:此词描写西湖暮春景色,上片写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下片写湖面无风,水平如镜,船儿滑行,唯有禽鸟打破宁静。全词写景状物,围绕词人游湖之感,不乏诗人之豪情逸兴。
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释义: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解析:此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象,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前两句是概括的描写,一笔铺垫后,诗人在后两句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
6.《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释义: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解析:此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格调明快,是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之一。
7.《望海潮·东南形胜》
宋代·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嶂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释义: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异日图画把好景致描摹下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解析:此词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湖山之美,词作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运,上、下片相互呼应,上片勾画“钱塘自古繁华”,下片则写“今日云涛万顷”。词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为人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