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阁一家三口就义:抗日英雄的最后时刻
王凤阁一家三口就义:抗日英雄的最后时刻
1937年4月6日,辽宁通化玉皇山下的柳条沟口刑场,一位身着军装的壮汉被五花大绑,站在刑场中央。他目光如炬,面向苍穹,高声呼喊:“我王凤阁为抗日而死,大丈夫死得其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铲除伪满洲国!”话音未落,刽子手的屠刀落下,这位铁血将军的头颅滚落在地,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土地。紧接着,他的妻子张桂芳和年仅五岁的儿子小金子也被无情地枪杀。这一幕,成为了东北抗日战争中最悲壮的场景之一。
王凤阁,这位出生于吉林通化的东北汉子,原本是东北军的一名副官。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山河破碎的惨状,他毅然变卖家产,回到家乡组织农民抗日。1932年,他率部加入辽宁民众自卫军,被任命为第十九路军司令。在他的带领下,这支抗日队伍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收复了西丰、东丰两县城,并攻占了周边多个重镇,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
1933年春,王凤阁与自卫军女战士张桂芳结为夫妇。这对革命伴侣不仅在战场上并肩作战,更在生活中相互扶持。他们的儿子小金子出生后,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在部队战友们的悉心照料下,这个可爱的孩子给整个队伍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温情。
然而,随着日军对东北抗日力量的围剿日益疯狂,王凤阁部在1937年陷入了弹尽粮绝的绝境。在一次激战中,王凤阁身负重伤被俘,妻子张桂芳和儿子小金子也一同被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王凤阁怒斥道:“见到你们这些忘了祖宗的行尸走肉,真是一生的不幸!当汉奸是民族败类,绝无好下场!”他与妻子选择绝食抗议,连五岁的儿子小金子也拒绝吃“日本鬼子的东西”。
在狱中,王凤阁对妻子说:“桂芳,我们身为中国人,不能向敌人低头。就算死了,也要死得有骨气!”张桂芳含泪点头:“凤阁,我们一家三口能为国家和民族牺牲,死得其所。小金子还小,但他是我们的儿子,一定会明白什么是民族大义。”
最终,在1937年4月6日,王凤阁一家三口在柳条沟口刑场英勇就义。王凤阁高呼抗日口号,被残忍杀害;妻子张桂芳和幼子小金子也同时遇难。他们的壮烈牺牲,展现了中华民族誓死抵抗侵略者的崇高精神,成为后人永远铭记的英雄事迹。
王凤阁一家的牺牲,不仅是东北抗日战争中的一段悲壮历史,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情怀,什么是民族大义。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正是有无数像王凤阁一家这样的英雄,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他们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上,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