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中药材产业:乡村振兴的“良方”
黔东南州中药材产业:乡村振兴的“良方”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高达70%,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近年来,黔东南州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2024年底黔东南州中药材种植面积将突破140万亩,较上年增长近5%。全州已形成多个特色中药材产业带,如以施秉、黄平为中心的太子参产业带,以剑河、锦屏、黎平、丹寨为中心的钩藤产业带等。目前,黔东南州已成为全国、全省道地药材主产区之一。
东西部协作助力产业升级
在东西部协作框架下,广州市对口帮扶黔东南州,为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资金支持、技术引进和人才交流,黔东南州中药材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例如,贵州盛世泰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就利用当地丰富中药材资源,结合现代科技手段,研发出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产品。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据统计,全州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的经营主体已达82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1家,位居全省第二。这些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大量农民参与中药材种植,实现稳定增收。
打造区域品牌
黔东南州高度重视中药材品牌建设,目前已有施秉太子参、施秉头花蓼、剑河钩藤、雷山乌杆天麻、黎平茯苓、榕江葛根、黄平白及等9个品种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苗医药”“侗医药”“瑶族医药”等5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有力推进道地药材品牌建设。
未来展望
黔东南州将立足丰富的森林资源,继续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将进一步深化东西部协作,引进更多优质资源,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黔东南州中药材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展现了当地资源优势,更体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显著成效。未来,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科技创新的持续深入,黔东南州中药材产业必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