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家推荐:远离尿酸困扰
中医专家推荐:远离尿酸困扰
近年来,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率持续攀升,且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据统计,2020年全球有5580万人患有痛风,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飙升至9580万。在中医理论中,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被归入“痹症”范畴,其发病机制与湿热、痰瘀、风寒等邪气侵袭人体密切相关。中医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主要采用健脾补肾、利湿泄浊的方法,通过中药内服外用、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改善等综合手段,帮助患者远离尿酸困扰。
中医理论:高尿酸血症的病因病机
在中医理论中,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属于“痹症”范畴,主要与湿热、痰瘀、风寒等邪气侵袭人体有关。国医大师路志正指出,饮食失调、损伤脾胃是痛风发病的关键因素,而脾胃失调是慢性痛风反复不愈的症结所在。痛风的发病或因内有血热,外受风寒,涉水立湿;或因饮食不节,恣啖肥甘,饮酒过度,损伤脾胃;或因劳倦过度,思虑伤脾所致。脾虚胃弱,升降失司,水液运化失司聚而成湿,水湿内蕴,日久则化热,内外之邪相引,则易诱发本病。
中医治疗:健脾补肾、利湿泄浊
内治法:中药调理
中医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主要采用健脾补肾、利湿泄浊的方法。研究显示,降尿酸中药复方中,清热药、补虚药及利水渗湿药最为常用,其中土茯苓、薏苡仁、车前子等药物使用频率较高。名老中医路志正强调,调理脾胃是治本之道,常用方剂如防己黄芪汤、三仁汤、藿朴夏苓汤、平胃散等。脾虚湿盛、漫肿困重者,重用黄芪、苍术、薏苡仁,可加萆薢、木瓜、晚蚕沙等;中焦湿阻、脘闷纳呆者,可加藿香、苏梗、荷梗以芳香理气化湿;若兼风邪,疼痛游走,可加防风、威灵仙、海风藤等祛风胜湿、通络止痛;阳虚寒盛、冷痛暗紫者,重用桂枝、附子、细辛等温经散寒。
此外,路志正还强调补肾的重要性,常选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独活寄生汤等方剂。对于湿热久羁、痰瘀互结的患者,可选用双合散、丹溪上中下通用痛风方等活血化痰。老年痛风患者,常伴见腰酸腿软、筋脉拘挛、遗精滑泄、头晕健忘、盗汗耳鸣等肾精亏耗之象,常佐以血肉有情之品,如龟鹿二仙胶等。
外治法:中药熏洗
路志正论治痛风在中药内服的基础上,必佐以中药外治法,以有效缓解关节肿痛等症状,防止其再次急性发作。陈实功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路志正深谙此理,善用外洗方治疗痛风,通过药物熏洗,可使药力直达病所,加之水蒸气的温热作用,可使气血畅、经络通,内外兼治,能明显缩短疗程。
外洗方用药:路志正喜用大黄甘草汤、马鞭草、威灵仙等。其中马鞭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肿,《本草经疏》谓:“马鞭草,本是凉血破血之药……血凉热解,污浊者破而行之,靡不瘥矣。”路志正选用此药主要是因为该药可针对急性痛风的主要病因病机,即湿热毒瘀,而马鞭草可起到凉血化瘀、清热利湿、消肿止痛之功效。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马鞭草主要含有环烯醚萜类物质,其水及醇提取物对滴入家兔结膜囊类的芥子油引起的炎症,均有消炎的作用。
威灵仙可通行十二经络,正如《药品化义》所言:“灵仙,性猛急,盖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主治风、湿、痰、壅滞经络中,致成痛风走注,骨节疼痛,或肿,或麻木。”皂角刺、透骨草、制乳香、制没药、防己、络石藤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功亦佳,可随证加减。
饮食调理:合理膳食是关键
根据《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应遵循以下饮食原则:
食物多样,限制嘌呤:确保每天至少有12种不同的食物,每周达到25种以上。以低嘌呤食物为主,限制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的摄入。
蔬奶充足,限制果糖:每日至少摄取500克新鲜蔬菜,摄入超过300毫升的乳制品。限制高果糖含量的食品,适量的水果摄入与痛风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建议每日摄入量为200至350克。
足量饮水,限制饮酒:每天饮水2000至3000毫升,保持尿量超过2000毫升。限制饮酒,特别是黄酒和啤酒,白酒的酒精度数较高,容易使体内乳酸堆积,抑制尿酸排泄。
科学烹饪,少食生冷:推荐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每天烹调油不超过25~30g。减少油炸、煎制、卤制等烹饪方式,提倡肉类汆煮后食用,尽量不喝汤。腊制、腌制或熏制的肉类,其嘌呤、盐分含量高,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不宜食用。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超重肥胖会提高痛风风险,减轻体重有助于降低血尿酸水平。建议每天减少250~500kcal摄入,并通过运动消耗同等能量。成年人的健康BMI范围是18.5~23.9kg/m²,老年人为20.0~26.9kg/m²。规律适量的运动有助于防治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应选择低至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4~5次,每次30~60分钟,如慢跑、游泳等,并结合力量和柔韧性练习。
因地因时,择膳相宜:中国各地膳食习惯不同,沿海地区偏好海鲜,内陆地区多吃畜禽肉和淡水产品,高原地区则以青稞、酥油和牛羊肉为主。这些习惯与痛风有关,建议根据地区特点调整饮食结构。季节变化也需调整饮食,春季宜清淡,夏季应吃易消化食物,秋季推荐甘凉食品,冬季则适合温补。痛风患者在季节交替时应注意保暖,避免过冷刺激。
辨证辨体,因人施膳:中医药强调辨证施治,从膳食结构、饮食习惯、生活条件等的变化来看,先天脾胃虚弱,或后天饮食失养,损伤脾胃是痛风发病的关键因素,脾胃失调、湿浊内生是痛风反复不愈的症结所在。痛风食养关键在于调理脾胃,同时结合患者的体质特征和临床症状,根据常见中医证型,合理膳食。
生活方式:调养身心助康复
除了药物和饮食调理,良好的生活习惯对痛风患者也至关重要:
-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 适度运动: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
- 控制体重:维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
-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虽是慢性疾病,但通过合理的中医调理和生活方式改善,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发作次数,提高生活质量。建议患者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调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