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第一天,职业健康必知!
入职第一天,职业健康必知!
入职第一天,除了熟悉新环境、了解工作内容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关注——职业健康。职业健康关系到每一位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也是预防职业病的关键。那么,作为新员工,你需要了解哪些职业健康知识呢?
什么是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具有以下特点:
- 病因有特异性:只有在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后才可能患职业病
- 病因可检测:一般有剂量-反应关系
- 不同接触人群发病特征不同
- 早期诊断有助于预防
- 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
我国法定职业病有哪些?
根据《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目前我国法定职业病共包括10大类132种,主要包括:
- 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9种)
- 职业性皮肤病(9种)
- 职业性眼病(3种)
-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种)
- 职业性化学中毒(60种)
-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7种)
-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
- 职业性传染病(5种)
- 职业性肿瘤(11种)
- 其他职业病(3种)
入职第一天需要了解的职业健康知识
签订劳动合同时要注意什么?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上岗前需要做什么?
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需要参加培训吗?
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工作场所中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的规定,共有6类456种:
- 粉尘(52种)
- 化学因素(375种)
- 物理因素(15种)
- 放射性因素(8种)
- 生物因素(6种)
- 其他因素(3种)
如何预防职业病?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工作场所设置的职业病防护设备要学会正确使用和维护,作业时要佩戴符合要求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噪声耳塞等。
遵守操作规程
劳动者要自觉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增强职业病防范意识。
定期健康检查
劳动者应积极参加用人单位组织的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参加培训学习
劳动者要参加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
职业健康关系到每一位劳动者的切身利益,预防职业病需要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努力。作为新员工,了解这些职业健康知识,不仅能帮助你更好地保护自己,也能让你在工作中更加安心和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