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明末社会现象的经济根源:贪腐、地主、重税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明末社会现象的经济根源:贪腐、地主、重税

引用
搜狐
12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479922201_475956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64416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89%E9%A4%89/1716153
4.
http://fanfu.people.com.cn/n/2015/0518/c64371-27017049.html
5.
http://news.12371.cn/2015/05/18/ARTI1431886136146354.shtml
6.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7696974
7.
https://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gudaishi/200912/1224_7181_1485774_2.shtml
8.
http://www.lunww.com/html/75/n-22675.html
9.
http://www.card.zju.edu.cn/2005/1114/c24475a916997/page.htm
10.
https://cdo.develpress.com/?p=12062
1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9%E9%A4%89
12.
http://www.historychina.net/qsyj/ztyj/ztyjzz/2009-11-13/4454.shtml

明末社会动荡与王朝覆灭,其经济根源主要在于政治腐败、土地兼并及沉重的税收负担。这些因素相互交织,最终引发了社会动荡,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01

政治腐败:严刑峻法难抑贪腐之风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官员腐败问题深恶痛绝,推行了极其严厉的反腐措施。他亲自组织编写《大诰》系列,其中150个条目专门用于惩治贪官污吏,规定了族诛、凌迟等酷刑。然而,即便如此严酷的法律,也未能根除腐败现象。

以“空印案”为例,洪武九年(一说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发现官员使用空印文书进行财务结算,认为这是贪污行为,下令严查。此案牵连数万人,整个大明王朝的财政系统几乎瘫痪,明史专家吴晗估计至少有七八万人被诛杀。

02

土地兼并:权贵地主垄断土地资源

明末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官员和地主阶级大量占有土地。据统计,明朝中后期,官员阶层在一县中占有的土地比例高达50-90%。例如,明朝首辅徐阶就拥有40万亩土地,而普通农民则因土地被兼并而失去生计。

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封建特权。明太祖朱元璋规定官员占有的土地只需承担租税,无需承担徭役,这降低了官员占有土地的成本,使其在土地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后立刻获得田地的故事,正是这一现象的真实写照。

03

税收加重:三饷加派压垮民生

明末内忧外患频仍,朝廷财政入不敷出,遂加派“三饷”(辽饷、剿饷、练饷)以筹集军费。辽饷始于后金入侵,剿饷用于镇压农民起义,练饷则用于训练边兵。这些加派本为临时性措施,却逐渐成为定制。

到崇祯十二年(1639年),三饷加派总额高达2100余万两白银,远远超过正税收入。更令人震惊的是,地方官吏借机搜刮,暗中加派的数额可能达到数千万两。在某些地方,老百姓的负担甚至增加了六倍之多。

04

社会动荡:经济危机引发王朝覆灭

政治腐败、土地兼并和沉重税收三重压力下,明末社会矛盾日益激化。自然灾害频发,农业减产,加上三饷加派,百姓生活陷入绝境。据记载,崇祯年间财政支付高达500万两白银,而国库却已枯竭。

在这种情况下,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社会动荡不安。明末天灾人祸、内忧外患不绝,帝国财政入不敷出,无力筹备军饷组建军队,又不能任蛮夷、流寇蹂躏国家而置之不理,故不得不征收巨额赋税,却又将良善百姓逼上造反之路。为御敌入侵而加派,因加派而逼民为寇,要荡寇又得加派,于是恶性循环,乃至亡国。就是无法避免的悲剧性结局了。

综上所述,明末“三饷”就是勒在明朝脖子上的绳索,就是毫无疑问的亡国之举,已是不争的事实。无论从什么角度分析,“三饷”的加派都反映了明末统治的腐败,使已经激化的社会矛盾更趋尖锐,成为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成为我们的共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