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调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新趋势
中医调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新趋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密切,成为其发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子。现代医学虽然能通过补充叶酸等降低血浆中的Hcy浓度,却无法改善由高Hcy引起的内皮或血管功能损害。而中医药在防治高Hcy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能有效降低血中Hcy浓度,还能改善因高Hcy导致的病理变化。张继东等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血清Hcy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年老肾虚则更为显著,且血瘀、痰浊患者明显升高。因此,采用中医药疗法来调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正逐渐成为新的健康趋势。
现代医学对HHcy的认识
自1932年同型半胱氨酸(Hcy)首次被报道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Hcy在不同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Hcy在成人研究中已比较成熟,目前已确定Hcy是成人心脑血管、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疾病的独立致病危险因子。
Hcy是存在于人体内中的一种含硫氨基酸,其主要来源于饮食摄取的必需氨基酸——蛋氨酸,是蛋氨酸循环的重要环节及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Hcy在ATP及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下转化为S-腺苷Hcy,最终生成Hcy存在于循环中。Hcy在体内主要通过再甲基化、转硫两种途径进行清除。
成人Hcy水平5~15 μmol/L,根据美国心脏协会标准,将体检者血浆Hcy水平≥15 μmol/L定义为高Hcy血症(HHcy)。儿童Hcy水平较成人低,目前国内尚无具体参考范围,且其参考范围因年龄及检测方法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HHcy的病因复杂,可归纳为先天因素及后天因素。先天因素主要与遗传变异相关,目前报道中常见的有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甲硫氨酸合成还原酶(MTRR)、甲硫氨酸合成酶(MTR)、硫醚-β-合酶(CBS)等基因变异,这些基因变异致Hcy代谢过程中所需辅酶的缺陷,使Hcy在体内积聚,导致HHcy。后天因素包括肥胖、肾脏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抑制剂、低叶酸及维生素B12饮食、吸烟、饮酒等。
中医对HHcy的调理方法
中医药在防治高Hcy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能有效降低血中Hcy浓度,还能改善因高Hcy导致的病理变化。采用中医药疗法来调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正逐渐成为新的健康趋势。
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多使用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平肝熄风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及补虚药,组方显示了以化痰降浊、活血化瘀为主,兼以益气健脾、利水渗湿、祛痰宽胸的治法,体现了标本兼治的中医特色。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总结中医药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用药规律,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方剂156首,涉及中药199味,使用频次≥10的中药有川芎、茯苓、丹参、天麻、黄芪等46味,主要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平肝熄风药及补虚药;挖掘共得到高频药物组合33个,出现频次前5位的组合是茯苓-天麻、川芎-当归、川芎-黄芪、红花-川芎及川芎-天麻;演化共得到核心药物组合20组,潜在新处方10个。
最新研究进展
最新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多使用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平肝熄风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及补虚药,组方显示了以化痰降浊、活血化瘀为主,兼以益气健脾、利水渗湿、祛痰宽胸的治法,体现了标本兼治的中医特色。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总结中医药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用药规律,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方剂156首,涉及中药199味,使用频次≥10的中药有川芎、茯苓、丹参、天麻、黄芪等46味,主要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平肝熄风药及补虚药;挖掘共得到高频药物组合33个,出现频次前5位的组合是茯苓-天麻、川芎-当归、川芎-黄芪、红花-川芎及川芎-天麻;演化共得到核心药物组合20组,潜在新处方10个。
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优化中医治疗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开发新的中药复方提供了参考。
展望
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医药在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方面的优势将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包括:进一步明确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开发更有效的中药新药,以及探索中医与西医的联合治疗方案。这些努力将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风险,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