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奥巴马投资《美国工厂》:中国老板与美国工人“斗智斗勇”的故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奥巴马投资《美国工厂》:中国老板与美国工人“斗智斗勇”的故事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321/17/84385856_1117911714.shtml

最近,由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夫妇投资的首部纪录片《美国工厂》(American Factory)在Netflix 播出后大火!

除了奥巴马夫妇的名人效应,在当下中美贸易摩擦这种敏感阶段,《美国工厂》的主题也实在戳中两国民间舆论的G点——

一位来自中国的老板,带着资金跑到美国开厂,成为挽救当地经济和就业的救星;

一群曾因国际分工而成为全球经济链条最末端的中国工厂里的工人,摇身一变成了美国蓝领的主管,与他们“斗智斗勇”。

这剧情,是不是有点魔幻?

然而,它是真实的。

那么,《美国工厂》到底具体讲了什么呢?

2008年,在经济危机之下,美国俄亥俄州的代顿市陷入一片阴暗。通用公司的工厂遣散关闭,近万名员工下岗,只能在凄风苦雨中艰难度日。

6年后,中国“玻璃大王”曹德旺来了。

他如救世主般接手改造这座废弃厂房,带来资金的同时,也带来一批来自福建省福清市的熟练工人,手把手教这些失业的美国蓝领制作挡风玻璃的技术和方法。

一时间,福耀玻璃这个带着中国基因的“美国工厂”被视为挽救当地经济和就业的救星。

只是,愿望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要在一座美国工厂中,真正融合中美两种企业文化,实在比将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熔化在一起要难得多。

中国人崇尚勤劳、效率、集体;

美国人追求自由、创造、权利。

中国人不不明白美国人为什么每日只工作8个小时、周末双休还不知足,还动不动就罢工、搞工会运动;

美国人也不理解中国人为什么能忍受恶劣的工作条件、机械式重复的工作内容,以及磨灭个人意志的半军事化管理。

于是,当多块挡风玻璃在客户面前碎裂,一场想要获取客户信任的展示活动成了当地工人口中的“shit show”,当美国工厂连续两年无法实现盈利,中国管理层对美国工人们提出严格要求,并开始解雇了那些不守规矩的工人,两种文化的冲突由此爆发……

在影片中,“工会战争”将这两种文化观念的冲突推向高潮。

一些美国工人极力要求工会进入工厂以此保障自己的权利,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冒着被解雇的风险,举着“支持工会”的牌子在厂房游行,所到之处是欢呼和掌声;

而曹德旺作为董事长,在会议上则直言“工会进来,我关门不做了。他坚信,工会只会影响劳动效率,直接造成损失。

就这样,一边为了提高效率,一边为了权利自由,开始了各种“明争暗斗”。

比如,影片中提到,工会支持的一方开始提起11起针对福耀的安全投诉,组织工人在街头开展各种宣传,不断给福耀施加压力;

而福耀作为反击,开始替换掉美国人高管,选派美国人主管干部到中国总部参观培训,针对性解雇刺头工人,甚至还支付了一个反工会的咨询组织给工人开会培训……

(当然也有一些美国工人不想工厂加入工会)

最终,在“决定是否成立工会”的投票中,反对票868票,赞成票444票,福耀以压倒性的票数胜出,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最后,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

当曹德旺再一次飞往美国工厂视察时,一位管理层正汇报着工厂“自动化”建设的进展。他说,“我下次要做的,就是把这四个人取消掉,因为他们太慢了……”

到了2018年,福耀也终于扭亏为盈。

以上,就是《美国工厂》的大致内容。

在影片宣传期,有记者问奥巴马转型投资电影,为什么要选择《美国工厂》?

他表示,因为《美国工厂》抓住了文化的碰撞,用一种人们真正熟悉的方式讲述人们面对全球化的适应过程。

事实上,通过这部纪录片,人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处在人生转折点的美国失业工人的焦虑。

在经历了失业的窘迫之后,他们对任何一个机会都不放过的努力,但在进入带有中国基因工厂后,当他们从小到大的价值观遭到史无前例挑战时,他们充满犹豫、困惑与挣扎。

曾几何时,美国的汽车制造业是全球自动化的龙头,如今,它的产业工人正在体会被自动化淘汰的阵痛……

正如“硅星人”所说:

全球化的大刀,终于逆转了方向,砍向他们的脖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