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心理学家:为什么"自私的人"往往过得更好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心理学家:为什么"自私的人"往往过得更好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9CVUIJ0556AIWF.html

在当今社会,人们常常为了迎合他人而忽视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然而,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自私"反而能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本文将探讨为什么"自私的人"往往过得更好,以及如何在爱别人之前先学会爱自己。

人这一生,90%的烦恼,基本上都来源于社交。从某种角度来讲:人的诸多烦恼,焦虑,愤怒等情绪,都是自找的。比如:

跟对方在一起不快乐,明明可以及时止损,可偏偏不离开;于是,一边抱怨,一边焦虑,又不舍得离开对方。面对过度索取的人,明明可以停止付出;可为了照顾对方的情绪和面子,选择自己受委屈。

类似的事情还有许多。在体谅他人与自己之间,选择体谅他人;在爱别人与爱自己之间,选择爱别人;在过得好与过得不好之间,选择让他人过得好,让自己过得不好。

你会发现:真正过得好的人,都有点自私;过度为他人着想,无私的人,往往过得不怎么好。

在"无私"与"自私"的博弈中,胜利者选择"自私"

举个例子:

在家庭里:你忙碌了一整天,加班到很晚才回家。回到家里,爱人躺在沙发上玩游戏;而你看着饭桌上什么也没有,厨房也没有动火的痕迹;爱人说:"怎么回来这么晚?还等着你做饭呢。"

自私的人:"回家那么早你不做饭?那都别吃了"。然后,他会自己选择出去吃,或者只买自己的外卖。

无私的人:一边委屈,一边钻进厨房做饭,无论回家多晚,无论多累,做饭的活都是他的。

在职场上:你正在休假,老板却半夜给你发消息,要求你去修改工作任务。没有加班费,没有什么奖励;做好了,你没什么好处,做错了,你会受惩罚。

自私的人:"我管你有没有任务,现在是假期,你如果需要,那就自己去做;想要我给你做,你得给加班费。"

无私的人:心里面骂骂咧咧,百般不愿,但行动上还是接受了这件事。

你发现了吗?自私的人,从来都是先考虑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没有做错什么,就不惯着对方;有原则的自私,才能让自己过得幸福,开心。无私的人,则是委屈自己,没有原则;明明不愿意,却装作愿意;明明不开心,却装作还好。

爱别人之前,先学会爱自己

有些人的爱,令人窒息。

父母对子女:"我们赚钱供你读书,满足你的需求,难道你就这样回报我们的吗?""父母对你这么好,你为什么一次次让父母失望?"

爱人对你:"我为你付出那么多,凭什么你不能为我多付出一些?""我花那么多时间陪你,凭什么你不能多陪陪我?"

这样的爱,以"自我感动式的无私",来要挟对方,要求对方必须回报自己。

这种感觉就像什么呢?你被一个不喜欢的人追求,你很厌恶;他一次次为你付出,试图逼你:"付出那么多,你就如此狠心吗?"你烦不烦?

有些无私,其实是廉价的自我感动。

爱自己是这样:先满足自己的需求,先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先维护自己的利益。一个人连自己都不会爱,连自己的需求都不在意;在关系里,又如何能更好地跟他人相处?无论对方是你的家人,爱人还是朋友;当TA们的要求,行为,语言,让你感到强烈的不适;这个时候,一定要果断拒绝。

太宰治在书中写下:"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

重新整理自己的人生排序:自己>家人>朋友>其他人。记住:当你自己好了,家人自然也会跟着你好起来;当你自己越来越糟糕,他人的一点好,都会让你觉得是在"施舍你"。

心理学家大卫西伯利,提出一个概念——"高尚的自私"。人们最大的悲哀和苦恼就在于:在讨好与迎合他人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自我以及实现自我的路径。你眼里的无私,只会给你带来更多的伤害,并且给你戴上无形的枷锁;适当自私,去感受自我,学会不伤害他人的自私,才是高尚的自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