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古风音乐歌词中的文化符号解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古风音乐歌词中的文化符号解读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273507746_258583

古风音乐是一种以古朴、典雅为主要艺术特色的音乐风格,它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当代音乐表现手法相结合,歌词大量化用古代诗词歌赋和历史典故,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将从符号学的角度,探讨古风音乐歌词中的文化符号及其文化内涵。

古风音乐的兴起与特点

古风音乐起源于2004年,以董贞、心然、HITA等音乐人的原创作品为代表,其歌词大量化用中华历史典故和传统诗词歌赋,呈现出古典雅致的艺术风格。2014年和2015年央视春晚的《卷珠帘》和《蜀绣》更是为这一音乐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

古风歌词的符号生成机制

古风音乐歌词中的文化符号可以分为三类:以自然事物为物源的符号、以人工器物为物源的符号、以纯符号为物源的符号。

以自然事物为物源的符号

这类符号主要包括动物、植物、地名、天象等。例如,《幽狐》中的"飞驳"一词,源自《汉书·梅福传》,指白色与黑色混杂的事物,此处特指喜鹊,象征着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神话传说。

以人工器物为物源的符号

这类符号包括器具、食物等。例如,《问剑》中的"红罗",原指红色的轻软丝织品,多用以制作妇女衣裙或床帐帘幕,在古风歌词中常被用来借代"洞房",寓意新婚的喜悦。

以纯符号为物源的符号

这类符号本身就是为了表达意义而创造的,如语言、艺术、文字、文学典籍等。例如,《兰夜》中的"乞巧",指古代节日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的别名,与中国的传统民俗有关。

古风歌词的符号选用心理

古风歌词的符号选用主要基于两个维度:符号的理据性分类和文化审美心理。

符号的理据性分类

根据符号学家皮尔斯的理论,符号可分为像似符号、指示符号和规约符号。古风歌词中的动物、植物、节庆符号属于规约符号;地名符号兼具指示符号和规约符号的特征;天象、器物、食物符号则属于像似符号。

文化审美心理

古风歌词在文化审美上的追求是"纳雅入俗、古为今用"。一些已退出历史舞台的"历史词"符号,如"般涉"、"焦尾琴"等,更容易引起歌众的遐想和追忆;而一些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的"古雅词"符号,如"飞驳"、"青骢"等,则可以加深歌众对古典元素的记忆。

古风音乐的文化生产与传播

古风音乐歌词中的文化符号是其文化生产链条中最核心的环节。这些符号简洁准确、形象直观,便于歌众间的传唱和传播,也便于中国古典文化的留存、延续与推广。

在"汉语热"和"国学热"的时代背景下,古风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理念和文化符号,有望在当今充满同质化焦虑的音乐文化市场中闯出一片天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