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天津大悲禅院:千年古刹的历史与文化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天津大悲禅院:千年古刹的历史与文化传承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jingquhao.com/jingqu-dabeichansi/introduce/

天津大悲禅院,作为天津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最为悠久的佛门十方丛林寺院,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珍贵的文物收藏吸引着众多游客。

大悲禅院坐落于天津市河北区天纬路中段东北侧,因供奉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而得名。寺院始建于明末清初,康熙八年得以兴盛,鼎盛时期占地五十六亩。历经沧桑变革,几经兴废,现存的西院规模相对较小。1942年,天津佛教界邀请近代高僧天台宗四十四世祖倓虚大师来津主修扩建全寺,历时五年,在寺东侧陆续建成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东西配殿等建筑群,连同园林面积达八千余平方米。重建后的寺院,殿宇崇峻,青砖绿瓦,宏伟壮观。解放后,政府对佛殿廊房进行了油饰,增修了四周山墙,并建造寮房以供僧人居住。著名甲骨文专家、天津市文史馆首任馆长王襄先生题写的篆文“古剎大悲禅院”被镌刻在山门之上。

在“文革”期间,寺内文物遭受严重破坏。改革开放后,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1980年开始修复工作,并重塑全堂佛像。1983年,大悲禅院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开放寺院,1986年正式对外开放。

寺院内珍藏众多文物,其中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的释迦佛祖金身像是明代铜铸,连同千佛莲花底座通高五米,重约六吨,铸工精细,被列为国家二级文物。念佛堂所供奉的毗卢遮那佛造像据考为唐代铜铸,也是珍贵文物。寺内还藏有铜、木、石、玉雕佛像、泥塑佛像及各类飞禽鸟兽雕像数百余件,大多为魏、晋、南北朝、隋、唐、元、明、清以来的文物,极具赏鉴考古价值。

大悲禅院曾珍藏唐代高僧玄奘法师顶骨舍利,1945年由南京请来专设纪念堂供奉。1956年应印度政府请求,经周恩来总理批示,将顶骨送往印度昔日玄奘法师求法地那烂陀寺遗址供奉,成为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一段佳话。弘一大师纪念堂内供奉的弘一法师盘膝端坐铜像,高约一米,神情安逸,满面慈祥,此像系大师弟子前新加坡佛教总会主席广洽法师捐资铸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大悲禅院香火旺盛,每年接待香客和游人百万人次以上。为适应发展需要,1995年在寺中轴线东侧建成二层楼方丈院两幢与市佛协办公楼一幢。2000年底竣工的新大雄宝殿内供奉缅甸玉佛三尊,每尊通高五米,重达三十吨,为北方玉佛之最。东西配像为护法二十诸天圣像,倒座正中为千手千眼观世音像,两侧塑“六圣”观音法像,突显大悲禅院为观音道场。大殿外墙刷红色涂料,台基周围环绕汉白玉栏杆,一眼望去,红墙黄瓦,玉阶丹楹,金碧辉煌,蔚为壮观。

2003年,大悲禅院提出扩建规划的设想,得到了市政府的批准和支持,将其纳入海河开发项目。寺内自筹资金4900万元征地2.2万平方米,作为扩建预留用地。现前大悲禅院总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约合六十三亩),待整个扩建计划按照传统汉传寺院规模建成之后,大悲禅院将以更加宏伟璀璨的雄姿矗立在海河之滨,迎接十方信众与国内外广大游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
天津大悲禅院:千年古刹的历史与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