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闷、耳胀、耳堵塞感?可能是它出了问题
耳闷、耳胀、耳堵塞感?可能是它出了问题
本专栏将定期推送中西医耳鼻咽喉疾病的预防、治疗及养生保健科普知识,为您耳鼻咽喉的健康保驾护航!欢迎持续关注!
刘女士是一位白领,最近在乘坐高层电梯上下时出现了耳刺痛感,同时感受到轻微的听力下降,并且回想以前她每次乘坐飞机时都会出现难以缓解的耳闷、耳痛情况,比周围人都要明显。于是赶忙来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寻找李松键医生的帮助,经过一系列的详细检查后发现,问题是由咽鼓管功能出现障碍导致的。经过及时的对症治疗,不日痊愈。
什么是咽鼓管功能障碍?
首先我们要了解咽鼓管,我们的咽鼓管是沟通鼻咽腔与中耳的一个管状结构,主要有通气、引流、防止液体由鼻咽返流至中耳腔等功能,在维持中耳腔正常生理状态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原因与咽鼓管本身的开放异常,中耳压力调节功能异常和鼻腔、鼻咽部疾病等因素有明显相关性。临床可分为咽鼓管扩张功能障碍、咽鼓管异常开放以及气压型咽鼓管功能障碍等。咽鼓管功能障碍外在的表现主要是中耳负压引起的鼓膜内陷(电耳镜检查下可见);对咽鼓管异常扩张的患者而言,体格检查可能无相应体征。较严重者可导致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等疾病。
因此刘女士坐飞机起降时耳朵出现闷闷堵堵的感觉、乘坐高层电梯上下时耳朵出现刺痛感均是由于人所处高度的骤然改变,周围的空气压力出现变化,此时鼓室内压力尚未改变,鼓膜内外产生压力差,内外压力失衡,耳咽鼓管功能存在障碍的部分人士,就可能出现耳闷、耳闭塞感甚至耳痛的情况。
另外,由于婴幼儿的咽鼓管尚未发育完全,在生理结构上较成人有短、平、直的特点,因此也较容易出现上述症状,所以特别提醒:婴幼儿在喂奶时应该保持头位高于臀位,以免吞咽奶液时通过咽鼓管流进中耳,引起中耳炎。
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
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有多样性的特点,常见症状包括以下几点:
①耳闷:为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主要症状,主要包括耳内堵塞感、耳内压迫感、鼓膜紧张感等;
②听力下降:多为轻度,不影响中耳功能时可为正常。
③耳鸣:多为低音轰鸣声或风声,病程较久的患者耳鸣可为持续性。
④头痛:不明显,如果伴有鼻窦炎症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头痛。
⑤头晕:不明显
⑥自听增强:多由自听增强,自己听自己说话的声音比平时响亮,也比听外界声音更响亮或有回音感。
日常生活中如何缓解咽鼓管功能障碍的症状?
李云英教授提示,日常生活中如果偶尔出现耳闷、耳痛等症状时,可以尝试做吞口水、吃东西(即完成吞咽的动作)以及打哈欠的动作来缓解,这些动作可以促使咽鼓管的短暂开放,利于调整耳朵内外的气压差,起到平衡压力的作用。
我们还可以根据情况选择使用鼓膜按摩法,鼓膜按摩是通过外界压力改变中耳鼓室压力,从而缓解耳闷、耳堵的症状,可促进耳部的血液循环,对缓解耳鸣及脑部疲劳均有效。方法如下:
方法一:双手食指轻轻插入耳孔,使耳道完全闭塞后突然拔出,重复该动作15~20次;
注意:修剪手指甲,避免损伤外耳道。
方法二:双手掌心紧压耳廓,然后手掌轻轻而快速的进行按紧、放松的动作。按摩时可能会感到鼓膜活动及耳内蹦蹦作响,每次15-20下。
注意:按压力度不宜用力过猛,以无明显疼痛感为宜。
而针对可能出现咽鼓管功能障碍症状的婴幼儿,可以在过程中给孩子喂奶或提供一些小零食,让孩子做出吞咽的动作,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可能出现的耳闷、耳痛等情况。
若情况不能得到有效的缓解,或出现听力下降的情况,建议还是要及时前往医院,寻求耳鼻喉科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