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眩晕,情绪为一大诱因
头晕眩晕,情绪为一大诱因
头晕和眩晕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症状,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也不了解情绪与这些症状的关系。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头晕眩晕的症状特点、发病原因以及如何通过治疗和养生改善情绪,预防头晕眩晕的发生。
头晕和眩晕有什么不同
头晕和眩晕虽然都是常见的症状,但它们的表现和特点有所不同。头晕主要表现为头昏沉感、大脑不清、头胀、头部发紧感等,常伴有站立、走路平衡的改变;而眩晕则以天旋地转、不敢睁眼为主要特征。两者都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多汗、血压波动、腹泻、尿频等自主神经紊乱症状。
头晕眩晕与情绪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30%-50%的头晕眩晕疾病无法用“脑部坏了”来解释,这些疾病被证实与神经心理障碍有关。对于一些器质性头晕眩晕疾病,如耳石症、良性复发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前庭性偏头痛等,常常与焦虑抑郁状态共病。
近年来,焦虑、抑郁、睡眠障碍作为各类头晕眩晕疾病的诱发因素和对预后的不良影响也在被不断证实。这与中医学提出的“所谓眩晕者……七情内伤,皆能导致”的理念不谋而合。
为什么人在情绪变化时易出现头晕眩晕
随着前庭技术的发展,2012年以来,国外学者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眩晕疾病的诊断标准和专家共识,其中大多数眩晕疾病的诱发、进展及预后与情绪相关。例如,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是一种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的头晕,其主要诱因是失眠,患者通常在发病前经历过某种疾病或情感的打击。
如何治疗因情绪问题导致的头晕眩晕
对于情绪问题诱发的头晕眩晕,除了要治疗导致头晕眩晕的疾病,还要及时管理情绪、改善睡眠。医生可能会处方像草酸西酞普兰、盐酸度洛西汀、右佐匹克隆等药物,或辨证应用中药。此外,心理治疗也是改善病人心理状态的重要方法,前庭康复训练对头晕眩晕病人的治疗具有普适性。
如何通过养生改善情绪
调整心态:好的心态会帮助事态向好的方向发展。现实中,积极乐观的人更容易获得快乐,消极的人比积极的人更易生病;个人认知的提升对负向情绪有很好的规避作用。
生活调节:要学会适度松弛和换位思考,当糟糕的事情无法避免,可以尝试去唱歌、跑步、旅游;八段锦、太极拳这些传统功法的练习对缓解头晕眩晕和改善情绪都有较好的作用。
头晕眩晕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 饮食清淡、少吃刺激性食物、营养平衡可降低头晕眩晕发生的风险;
- 适当锻炼可增强抵抗力,以应对急性事件;
- 避免熬夜和声光刺激,规律睡眠,保持心情愉悦,可以起到预防头晕眩晕的作用;
- 老年人头晕眩晕时动作要缓慢,以避免跌倒的发生。
本文原文来自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