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举办科研成果产业化项目路演,展示医工融合最新进展
华中科技大学举办科研成果产业化项目路演,展示医工融合最新进展
医疗健康产业是一个高度专业化和综合性的领域,不仅需要医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的支撑,还需要材料科学、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科研创新与产业协同以及医工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4 月 19 日,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联合DeepTech与络绎科学,共同举办了科研成果项目路演活动。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笔锋教授作为学院领导出席路演活动,此外,出席活动的还有多位来自国内顶尖的专业投资机构代表和产业界的代表,包括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武汉华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华科育新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会融集团、璞跃中国武汉创新中心、湖南潇湘致宜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嘉必优、礼来亚洲基金、深创投、国投科创、首义科创母基金、达晨财智、英诺天使基金、嘉程资本等。
10 个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顶尖科研团队登上舞台,展示了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并深入介绍这些成果的产业化潜力和商业化前景。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医学跟工程学的融合已经成为推动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笔锋在致辞中表示。
只有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才能激发出更多的创新火花。过去几年,学院在医工融合领域取得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成果。研究团队通过前沿技术和创新思维,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科研项目,不断推动医工融合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此外,学院也鼓励老师和同学们积极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未来的发展中,我院也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引领的理念,不断拓展学科边界,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推动医工融合事业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路演活动也是一个产学研交流与合作的新平台,希望产业界和投资界的朋友们能够与我们一起共同探讨医工融合的可能性,我觉得这种可能有无限可能。”刘笔锋说。
图|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笔锋
DeepTech 联合创始人、CEO 李航在致辞中介绍,当前涌现出的一些新技术往往是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之上的组合与叠加。无论是在医工融合、人工智能赋能的生物技术领域,我们都见证了众多跨学科的融合与创新。
如何将科研成果有效产业化,深度链接科研院所和其它主体,是 DeepTech 一直在努力的方向。DeepTech 以科技媒体为支撑,业务逐步扩展至技术研究与咨询,并参与超早期项目的孵化,正是基于对新兴技术趋势的判断与洞察。
李航表示,与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及其他产业界合作代表着一种努力,将优秀的早期项目、活跃的市场机构进行有效链接,进一步推动从实验室到办公室的进程。
图|DeepTech 联合创始人、CEO 李航
新一代纳米抗体技术及应用
抗体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并鉴定进入体内的外来物质,如细菌和病毒。抗体在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市场规模巨大,但国内单克隆抗体产业面临挑战,2022 年数据显示,欧洲和北美占据超过 90% 的市场份额,IVD 领域进口品牌也占 70% 以上,表明国产抗体产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由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剑峰领导的团队已组建了约 50 人的专业技术团队,完成超过 100 个靶点的纳米技术开发,并在武汉建立了自主基地,开发了纳米抗体制备平台,平台采用智能化工作站和机械臂,自动化进行抗体纳米筛选,提高筛选效率和通量。
同时,建立了基于发酵罐的纳米抗体制备平台,可批量生产抗体,支持纳米产品开发。基于高通量平台,团队进行了三个方向的工作:基于纳米抗体对外开展合作和服务,主要进行抗原制备、改造和科研试剂的开发;布局抗原药物的工作以及开发 GPCR 药物。
图|范治然博士,来自刘剑峰院长团队
慧观生物:全场景跨尺度光片显微成像系统
慧观生物专注于开发先进的细胞影像技术,以原创的复合调制光片成像技术和类脑式人工智能算法,来应对现有显微成像技术在医药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如增加实验成本和时间。第二代成像产品共聚焦成像技术虽然提供了三维成像能力,但依然没有解决细胞毒性问题和扫描时间长的缺陷。
光片的光刀越薄,轴像分辨率就越高,慧观生物重新定义光片技术,研制出世界最薄的百纳米级光刀,分辨率较当前国际最高水平(比如卡尔蔡司等)有显著提高。这一技术的应用使得大规模细胞成像、类器官药物筛选、全器官高通量三维成像等成为可能,极大提高了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的研究效率。
团队已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 100 多篇论文,获得超过 30 项专利。其产品“全场景通用智能光片显微成像系统”能够进行高分辨率和大组织、全器官的成像,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在活细胞动态成像方面,团队技术实现了三维分辨率达到 60 纳米的突破。此外,他们还探索了技术在肌肉神经组织成像、全脑单神经元尺度成像、肺部肿瘤成像等领域的应用。
慧观生物目前已完成两轮融资,并在 2023 年获得了超千万的订单。
图|慧观生物、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李东宇
联华智造——高通量单细胞分泌组操控和分选,助力创新药研发和上市
联华智造聚焦于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诊断试剂市场这个千亿级市场。在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和创新药研发盈利困难的背景下,提高药物研发效率成为企业面临的关键挑战。其中,单 B 淋巴细胞的分离是药物研发的关键步骤,而基于单细胞分泌组的抗体发现技术可以显著缩短研发周期。
公司定位于提供高通量单细胞分泌组操作和分选的解决方案,包含液滴微流控单细胞产品线以及数字液滴微流控技术两大产品线,实现从几十到百万级别的单细胞分选。高通量单细胞产品采用油包水方式包裹细胞,形成隔离腔室孵化,通过微流控技术分选发光细胞,最后使用单细胞打印技术进行分选。数字液滴单细胞产品基于介电润湿技术实现全面的单细胞操控、监测与分选,完美适配单细胞多组学。核心技术包括一体化声波聚焦技术、细胞高频柔式分选技术、介电润湿数字微流控技术、单细胞打印技术、活细胞工作站等,两大核心产品线结合共同实现基础生命科学研究到创新药物全流程再到精准医疗的全面应用。
联华智造团队由深度市场化运营人员与华中科技大学微纳制造与智能传感研究组联合组成,并孵化联华智造(武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现团队组成主要包括 CEO 孙雪刚、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廖广兰教授以及技术总监刘智勇博士。在产品方面,目前团队的高通量单细胞分选产品线与数字液滴分选产品线均已完成样机开发,并顺利通过了功能验证,将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商业化运作。公司产品会将创新药/CGT/合成生物产品上市周期大幅缩短,上市成本大幅降低,进而惠泽天下患者。
图|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联华智造技术总监刘智勇博士
锦囊妙剂——肿瘤精准靶向的新一代载药囊泡递送系统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每 8 秒就有 1 人确诊为肿瘤,每 12 秒就有 1 人死亡。虽然手术切除、放疗和介入治疗等手段被广泛使用,但药物治疗在肿瘤治疗中仍占据重要地位。然而,药物治疗响应率通常较低,主要原因在于化疗药物的靶向效率低、肿瘤耐药以及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杨祥良、甘璐、雍土莹团队开发了全球首创的细胞外囊泡生物力学调控技术,制备了柔软的、可变形的载药囊泡,能够穿透肿瘤血管和致密的肿瘤组织胞外基质,在小鼠体内显示出极高的肿瘤靶向效率。
与传统纳米药物相比,柔软的载药囊泡在极低给药剂量下即可实现药物肿瘤高效蓄积,显著提高靶向效率同时降低毒副作用;此外,柔软的载药囊泡能够有效杀伤肿瘤干细胞,解决肿瘤耐药根源,并进一步激活高效抗肿瘤免疫反应,对胰腺癌等难治肿瘤显示出极高的响应率。
团队围绕载药囊泡技术已在 Nat. Biomed. Eng., Nat. Commun.等国际顶尖期刊发表了高水平 SCI 论文 40 余篇,授权相关中国发明专利 14 项,技术储备丰富,具备强大的产品迭代能力。
图|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教授雍土莹
康复得生物——合成生物学结合酶工程研发口服酶类系列新药
康复得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李青山是华中科技大学的老校友,拥有 30 年行业经验,曾在美国从事口服生物药研发 20 多年。
公司自 2010 年在武汉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该领域,目前已经建立独特的技术平台,通过合成生物学和酶进化技术,筛选并人工进化自然界中的酶,创造出能够耐受消化系统的酶。这些酶耐高温,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能够生产高纯度的蛋白,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基于平台,公司目前有三个新药项目,其中第一个新药正在进行二期临床试验,另外两个预计明后年进入临床阶段。
康复得的第一个产品管线是针对高草酸尿症和结石患者的降草酸药物。草酸在人体内引起的适应症众多,目前全球缺乏有效治疗方法。他们的产品在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中显示出比现有药物高 12 倍的效率,在大鼠模型中能显著降低草酸水平。公司目前与多家机构正在洽谈商业化授权,合作方覆盖中国、美国、日本、欧洲等多个国家。
李青山强调,凭借其独特的技术平台和高效的研发团队,公司有望在口服生物药领域取得突破,解决现有治疗方法的局限性,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并最终实现商业化目标。
图|康复得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李青山
通过此次路演,与会者们在获得最前沿的生命科学领域信息的同时,也切身感受到了生物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机遇。路演项目覆盖了肿瘤精准靶向、高通量单细胞、医学影像、纳米抗体药物、干细胞等多个前沿领域,这也是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科研成果产业化能力的一次集中展示。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自 1980 年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理、工、医交叉”的发展思路,一贯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已与法国、美国、瑞典、德国、英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广泛而实质性的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每年都会定期举办硕士生论坛、博士生学术年会、博士生交叉学科创新论坛和各种各样的沙龙活动,主办或承办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进行学术交流。也是希望能够搭建更多更丰富的平台,来促进交流合作,帮助学院内更多优秀的科研成果能够更好地实现产业化。
相互呼应,DeepTech 作为一家专注在新兴科技的资源赋能与服务机构,长期关注新兴科技在中国地区的产业化与商业化,希望可以帮助更多优秀的科研团队更快速地实现成果转化。
也正是基于此共同的目标,DeepTech 和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共同发起的此次活动。也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让更多投资界、科研界的朋友看到华科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优秀项目,推动学院与投资界、产业界等各界朋友的交流与合作。
本文原文发布于2024年4月,部分内容可能已经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