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价值投资在港股A股有效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价值投资在港股A股有效吗?

引用
1
来源
1.
https://xueqiu.com/1033360346/281298326

价值投资在港股和A股是否有效?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投资者。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价值投资在不同市场上的表现,并结合具体案例和数据,分析其适用性和局限性。

遵照巴菲特、格雷厄姆、施洛奇等价值投资大师的价值投资原则,在港股或者A股能持续盈利吗?

先说答案,有效是有效,但有效性比较低。

先说说A股,在A股实行巴菲特和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大多数时候遇到的问题是好的股票估值太高的问题。如果按照格雷厄姆早期的烟蒂股法则,基本上在A股是不用投资了,如果按照巴菲特的PEG选股法,也就是Pe除以近几年平均增长率小于1,打个比方,贵州茅台近几年平均增长大约20%,那么按照巴菲特的要求,应该在贵州茅台的市盈率低于20倍的时候买入。但是过去五年,贵州茅台的市盈率大部分时间都在30倍以上,所以很难等到合适的买入价格。但是,A股还是有一些机会的,比如一些增长率大约在5%-8%左右的个股,有时候确实有机会在低于5倍到8倍的估值以下买入,而回报确实也是可以的。

而在港股,有效性则要低的多,在港股市场超过50%,甚至超过80%的时间市场是无效的。比如说,按照施洛奇改良格雷厄姆的投资方法,他会买入一篮子市净率低于1,并且经营稳健,还略有低增长的股票,等待价值回归,比如说涨了50%就卖掉。但这个方法在港股市场就有很大风险。因为港股市场连恒生指数的市净率也只有0.8,假如一只港股,盈利稳定,市净率0.9的时候你就买入,那么你很大概率会破产,因为从0.9倍市净率跌到0.3或者0.2倍的个股,在港股是非常常见的。就算买入一篮子这种股票,也很难平摊风险,因为最近几年,恒生指数也是从1.5倍市净率跌到不足0.8倍市净率,而且这几年恒生指数的盈利还是增长的。

还是以恒生指数为例子,从2012年开始,恒指在2万点就已经被公认为一个低估的位置,从2012年初到2022年初十年期间,120个月的时间,恒指低于2万点的时间总共大约只有8个月左右,跟恒指高于3万点的时间大致相当。但是,事情从2022年开始急剧转变,从2022年的3月开始,恒生指数开启了跳楼模式,从2022年3月到2024年3月的两年期间,24个月里面,恒生指数只有2个月是在2万点以上,有20个月时间都是在2万点以下。

可以说,港股市场从2022年开始完全丧失了有效性。

我们谈价值投资,其实绝大部分,99%的价值投资例子,都是来自美国市场。而美国市场,是全球最高效的市场。原因很简单,因为它近100年一直是世界金融中心,全球最优秀的公司都在这里上市,全球最大的投资机构总部都在这里,他们的资金大部分也是投资在美国,而美元也是全球最大的流通货币和储备货币。

而香港呢?香港是一个离岸市场,港币汇率利率没有自主权,只能挂钩美元。主要投资港股的资金是外资,包括了美国和欧洲的资金,香港本土的资金在香港经济繁荣崛起的年代,比如说20世纪70-90年代,占比可能相对大一些,但在21世纪以来,香港本土的资金也在减少,以长实为代表的香港本土大财团,纷纷撤离香港。那么,港股剩下的资金外资占比最大,在2014年之前大约在70%,2014年后港股通开通,中国大陆的南下资金连续买入港股八年后大约占比20%,外资在港股依然占据了50-60%。所以,所谓的中国资金“南下争夺港股定价权”的口号,我觉得可能要再过十几二十年,才有可能实现。

所以,我觉得在港股实行所谓的价值投资的时候,我们最容易产生的失误就是,我们用了美国市场总结出来的经验,却想把经验照搬到港股市场去赚钱。这里产生的一些市场差异,是港股投资亏损的根源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在2018年之前,中美关系相对稳定,外资一直把港股市场作为重要的投资地点之一。因为,在20世纪90年代,香港一直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即使在21世纪开始的15年,香港也一直是当之无愧的亚洲金融中心。不过2018中美MY战开始后,到2019年的颜色事件,再到YQ以来中美关系的急转直下,香港这个市场,好像成为了外资急速抛弃的对象。恒生指数从2022年开始,长期跌破20年均线,甚至很多时间跌破30年均线。就这样说可能大家感触不深,打个比方就是上证指数长期在2000点,甚至在2000点以下,持续两年。如果这发生在A股,大家觉得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这就是这两年港股的情况。

港股陷入了流动性枯竭,主要原因就是外资的持续撤离,或者大量做空资金在此集结。同时,港股又严重缺乏新增资金。包括香港政府自己的外汇基金,也明确回应不愿意多买入港股实施所谓救市,因为他们可能也知道外资在撤离,不愿当接盘侠。而港府官员,也不愿意接受用部分薪酬买入港股的计划,包括香港本土很多富裕阶层,估计这两年也在撤离港股,或者移民或者投资美欧,大家一起造就了港股40年来最严重的流动性危机。

包括通过港股通南下香港的资金,最近一年也在逐步减少买入,一是因为南下基金募集资金困难,几乎没有增量,二是因为港股的表现让所有人几乎绝望。而内地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还有个人投资者股票资产达到50万元的门槛,在A股也是熊市的年头,这样的账户更少,根本没有新增。

而港股通投资港股还有一个更为致命的伤,就是港股通要额外征收20%的红利税。港股有很多高股息的香港公司,本来跌到非常低估的阶段,股息率很多已经达到了7%以上,非常有吸引力。但是因为港股通需要无差别加收20%红利税,部分个股更是在已经收了10%之后再收20%,整体征税达到28%。对于高股息个股来说,在征税之后吸引力变得很小。而这其中涉及重复征税,已经有相关人士向政府提出,但一直没有回应。本来投资港股的H股,是有国家条例规定,内地投资者持有H股12个月以上,是免收股息税的。但是,通过港股通渠道投资港股,官方说因为技术上无法识别投资者身份,所有没有办法免去港股通投资者的红利税,所以为了方便就统一扣多20%。而这个问题从2014年底港股通开通以来,已经存在了十年,但是两地官方一直都没有致力去解决,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难道通过港股通识别投资者身份就真的那么难?这一举措对于港股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而且是本来就属于应该解决的基本问题,居然拖了十年都没有解决的意愿,可想而知,港股无论对于双方而言,都是何等的无足轻重。我之所以说,这几年被港股寒了心,并不仅仅是因为港股的下跌,而更多是因为双方对待港股的态度。港股简直就像是一个被多方弃养的孤儿。

今年是恒生指数连续第五年下跌,一个指数连续五年下跌,在世界上之前从来没有发生过,但也不代表不会发生。鉴于我在文章前面谈到的关于港股的种种特殊性,现在在港股中流动资金中外资占比仍然超过了50%,这部分的资金还会不会撤离?按照边际效应,只要有10%的资金撤离,就会产生巨大影响。像港股这种流动性枯竭的市场,是不可能靠自身自然恢复的,必须靠外力打破这种趋势。大家也看到,在港股枯竭的这几年,亚洲周边的市场表现都非常好,包括印度、台湾、越南、日本市场的流动性都非常好,股市连年上涨。而这还是在美联储大幅加息的背景下实现的。所以,这其实就是从香港撤离出来的资金,外溢到了周边的市场,造就了别人的流动性溢价。而港股,则是享受了流动性大幅折价。

所以,即使今年美联储可能开启降息,也不代表资金就一定会回流香港市场。这里面涉及的问题太过复杂。香港作为中美金融战交锋的桥头堡,被打得满目疮痍是不可避免。当然,也不代表所有资金就不会回来,我说过,需要有类似A股救市的动作,打破这种平衡,当港股有了比较确定的赚钱效应,逐利的资金自然会闻腥而至。毕竟,港股跌得实在太多,有反弹是正常的。但港股需要等待打破平衡的外力,无论是实打实的增量资金,还是港股通制度改革,必须要有比较明显的变化,才能让港股改变趋势。

当然,如果能够选中盈利不断提升,比如说利润十年十倍,二十年一百倍这种企业,无论在什么市场,只要买入价格不是过高(市盈率低于30倍),价值投资都是有效的。为何即使利润十年十倍,买入估值仍要控制在30倍以内呢,因为现在估值30倍,十年利润翻十倍,也就是假设股价不变,十年后股票市盈率变成3倍。市盈率3倍的股票港股是很多的,依然是无人问津的。3倍市盈率,假如分红比例只有20%,股息率才6%,并不高。股价还可能下跌,跌到2.5倍市盈率,那么你靠拿股息可能还不一定赚钱。但如果你的企业二十年利润涨了100倍,那么大概率你是能赚钱的。但也不一定赚很多,不过一个上市公司的估值一般不会低于1倍市盈率,所以假如你的股票利润涨了100倍,原来30倍估值买入的股价应该起码会有3倍以上涨幅。但20年赚3倍也不多,而且利润涨100倍还属于非常小概率事件。所以,我觉得最好不要用30倍市盈率买入去搏一个企业二十年利润涨100倍,因为未来难以预测,同时在港股市场更难。当然在A股用小部分仓位买入也可以考虑,但也应该等待更大的安全边际,比如说,25倍以内。港股就难说了,因为这里确实有1倍市盈率的股票,当然如果1倍市盈率买到的是国企,那就捡到宝了。

所以,我们说价值投资,都是要经过重大教训之后,才会发现自己无知。刚开始的时候,看见10倍市盈率股票已经兴奋了,殊不知,世界上还有1倍市盈率的股票。如果是靠谱的股票,你1倍市盈率买入大概率能赚钱,但问题是,假如你是10倍市盈率买入,最后变成了1倍市盈率呢?所以,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要记着价值投资的法则是有适用范围,我们看的经验法则大部分是来自美国市场,而到了A股市场或者港股市场,又会因为种种条件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结果。

写在最后,如果说价值投资在美股市场的有效性是50%-60%,在A股市场的有效性是30%-40%,那么,在港股市场,价值投资有效性可能只有10%-20%。这就是我用了十年时间,才想明白的道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