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省份简称的由来与故事
中国各省份简称的由来与故事
中国各省份的简称不仅仅是简单的字符缩写,它们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从自然地理到人文历史,从古国遗迹到城市变迁,每个简称都承载着一段独特的历史记忆。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简称背后的故事,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文明在悠长的岁月中不断积累、沉淀,最终得以升华。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一个个辉煌的王朝相继崛起又衰落,但华夏九州的壮丽山河却始终屹立不倒。在这山河湖海间,新的篇章正被一笔一划地书写着,彰显着泱泱大国的繁荣与昌盛。
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揭开中国各省份简称背后的历史与故事。在这广袤的华夏大地上,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它们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这些省份的名称和简称,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呢?其背后,往往与山、河、湖等自然景观紧密相连。
青海省(青)
得名于其境内的中国最大湖泊——青海湖。自1929年建省以来,省名一直沿用至今。简称“青”取自省名首字。
河南省(豫)
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南岸而得名。西汉时期设立河南郡,标志着河南得名的开始。清朝时改为河南省,并一直沿用至今。简称“豫”源于古九州之一的豫州。
河北省(冀)
得名于其地处黄河北岸。唐代设立河北道,为河北得名之始。1928年,因其地处黄河以北,更名为河北省,并沿用至今。简称“冀”取自古九州之首的冀州。
山西省(晋)
因位于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元代设立山西河东道,为山西得名之始。清朝时改为山西省,并一直沿用至今。简称“晋”源于春秋时期的晋国辖地。
山东省(鲁)
因地处太行山之东而得名。宋代设立京东路,后分为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金代时更名为山东东路和山东西路,为山东得名之始。清朝时改为山东省,并沿用至今。简称“鲁”与齐鲁文化、孔孟故乡紧密相关。
湖南省(湘)
得名于洞庭湖南侧。唐代在衡州置湖南观察使,标志着湖南得名的开始。清朝康熙年间,湖广行省南北分治,湖南独立建省,并一直沿用至今。简称“湘”源于省内最大河流湘江。
湖北省(鄂)
因地处洞庭湖北侧而得名。宋代在湖北中部设立荆湖北路,为湖北得名之始。清朝康熙年间,湖广行省南北分治,湖北省独立建省,并一直沿用至今。简称“鄂”与春秋时期的鄂国历史有关。
云南省(云或滇)
因地处云岭山脉之南而得名,另一说法为“彩云之南”。西汉时期设立云南县,标志着云南得名的开端。至清朝,改为云南省,并一直沿用至今。为避免省县同名,1918年将“云南县”更名为“祥云县”,结束了其2027年的历史。云南省的简称取自省名首字“云”;同时,因昆明一带在战国时属古滇国,且境内有滇池,故又以“滇”为别称。
贵州省(贵或黔)
得名于省会贵阳北面的贵山(贵人峰)。清朝时改为贵州省,并一直沿用至今。其简称取自省名首字“贵”;而省内最大的河流乌江,古时被称为“黔江”,因此“黔”也成为了贵州省的别称。
黑龙江省(黑)
因境内最大的河流黑龙江而得名。清末时期改为黑龙江省,并一直沿用至今。其简称取自省名首字“黑”。
辽宁省(辽)
得名于境内的辽河,意为辽河流域永远安宁。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后,辽宁省的名称正式确立。建国后,辽东省和辽西省合并,恢复了辽宁省的名称,并一直沿用至今。其简称同样取自省名首字“辽”。
浙江省(浙)
因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古称浙江)而得名。清朝时改为浙江省,并一直沿用至今。其简称取自省名首字“浙”。
上海市(沪或申)
因位于上海浦东而得名。1927年成立上海特别市,建国后成为中央直辖市。上海市的简称“沪”源于古时的吴淞江一带的渔民所使用的捕鱼工具“扈”,而这一带被称为“沪渎”;同时,“申”作为别称则与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有关。
四川省(川或蜀)
得名于历史上益利梓夔四路的合称“川峡四路”。清末时期,该地被正式命名为四川省,并一直沿用至今。其简称取自省名中的“川”字;同时,因为四川辖区曾是古蜀国的所在地,所以“蜀”也被作为其别称。
江西省(赣)
得名于江南西道的简称。唐代时,该地区隶属于江南道,后来独立设置为江南西道,简称江西道,从而开启了江西的命名历史。清末时期,江西之名被正式确立,并一直沿用至今。其简称“赣”源于省内的最大河流赣江。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
以寄托西夏安宁的美好愿景而得名。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成立,并一直沿用该名称至今。其简称直接取自区名首字“宁”。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
其命名源于广南西路的简称。在宋代,广信县被用作分界线,划分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广南西路的简称“广西路”,为广西得名的起始。196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正式成立,并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广西大部分地区隶属于秦朝在岭南设置的桂林郡,且桂林长期作为广西省的省会,因此“桂”被选为简称。
广东省(粤)
其名源于广南东路的简称。在清代,该地区被正式命名为广东省,并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古代岭南地区被称为“百越”、“南越”或“南粤”,而粤与越相通,因此“粤”被选为简称。
海南省(琼)
其得名于南中国海的位置。1988年,海南省及海南经济特区同时成立,省名一直沿用至今。在秦朝之后,这一带被称为琼台、琼州或琼崖,而海南的政治中心长期位于琼州(今海口),因此“琼”被选为简称。
台湾省(台)
其命名与台南安平的台窝湾族土著部落有关。在清代,该地区被置为台湾府并得名“台湾”。1885年,它升格为台湾省。尽管后来曾被日本占领,但在民国时期被收复并恢复了台湾省的名称。省名至今未变,并以省名首字“台”为简称。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以辖区重要城市名称组合为依据的命名方式。
福建省(闽)
福建之名源于其辖区内的福州和建州。在清代,该省被正式命名为福建,并一直沿用至今。福建全境均位于闽地之内,同时,其境内最大的河流为闽江,因此“闽”被选为简称。
安徽省(皖)
安徽之名取自其辖区内的安庆和徽州。在清初,江南省被分为江苏和安徽两省,安徽自此得名。1952年,安徽省的名称得以恢复,并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安庆曾作为安徽巡抚的驻地,且该地与皖国有着深厚的渊源,同时境内还有皖山和皖江,因此“皖”被选为简称。
江苏省(苏)
江苏之名源自其辖区内的江宁和苏州。在清初,江南省同样被分为江苏和安徽两省,江苏之名由此而来。1953年,江苏省的建制得以恢复,并一直沿用至今。由于苏州曾作为江苏巡抚的驻地,因此“苏”被选为简称。
甘肃省(甘或陇)
甘肃之名源于其辖区内的甘州和肃州。在清代,该省名称得以恢复,并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其省名的首字“甘”与境内大部分地区的位置相符,同时,唐代曾在此设立陇右道,因此“陇”也被作为别称使用。
以城邑名为命名依据
在中国的省份命名中,许多名称都源于其辖区内的古老城邑。例如,福建省的“闽”源自福州和建州,安徽省的“皖”与安庆、徽州紧密相关,江苏省的“苏”则源于江宁和苏州。这些城邑不仅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还与当地的地理、文化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中国省份命名的独特特色。
以城邑名为命名依据
吉林省(吉)的命名源于吉林乌拉城,这一名称取自满语,意为“沿江的城池”。随着吉林乌拉从城邑名称演变为行政区划,1907年正式建立了吉林省,其省名一直沿用至今。因此,人们常常以省名首字“吉”作为简称。
天津市(津)的得名则与“天子经过的渡口”有关,后来发展为天津卫。在清朝,天津卫升格为天津州,进而成为天津府,并最终在清末成为直隶总督的驻地。民国时期,天津特别市设立,建国后更是成为了中央直辖市,其简称“津”便取自全称中的这一字眼。
重庆市(渝)得名于“双重喜庆”,这一美名在1929年伴随着重庆市的建立而诞生。1937年,民国政府更是将重庆定为战时首都。尽管在建国后,重庆曾隶属于四川省,但1997年它又重新升格为中央直辖市,并一直沿用至今。由于重庆位于嘉陵江与长江的交汇处,且历史上曾长期存在渝州,因此“渝”便成为了其简称。
陕西省(陕或秦)则以陕塬(现三门峡市陕州区)之西为命名依据。“陕,隘也”,意指险要之地。在清朝时期,陕塬之名被改为陕西省,并一直沿用至今。人们通常以省名首字“陕”作为简称,同时,由于陕西在春秋时期曾是秦国的领地,因此“秦”也被作为其别称。
以地理方位和历史事件为命名依据
北京市(京)得名于其作为北方首都的地位。在历史长河中,该地曾是多个朝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自秦朝设立蓟县起,历经汉、唐、辽、金、元、明、清等朝代,其名称和地位不断演变,但始终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作为首都的地位得以确立,并一直沿用至今。其简称“京”便取自这一历史悠久的名称。
香港特别行政区(港)得名于其作为南粤香料转运的繁忙港口。1997年,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并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这一名称得以保留并沿用至今。其简称“港”直接来源于全称,寓意着这个地区在国际贸易和金融方面的独特地位。
澳门特别行政区(澳)的命名则与海边弯曲可停船的地方有关,同时其海峡形状又酷似“门”,因此得名。1999年,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并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这一美名得以保留。其简称“澳”同样取自全称,彰显着这个地区独特的地理和文化特征。
西藏自治区(藏)
得名于其地理位置及主要民族。西藏位于国家西南边陲,以藏族为主体,因此得名。清康熙年间,西藏被正式定名,标志着其得名的开始。1951年,西藏实现了和平解放,而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其简称“藏”直接来源于全称,象征着这个地区的独特地位。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其命名与蒙古族及其归附清朝的时间有关。早期归附清朝的漠南蒙古族各旗被称为“内札萨克蒙古”,后简称“内蒙古”。1947年,在王爷庙(现乌兰浩特)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其简称“内蒙古”取自全称前三字,凸显了该地区的独特历史和文化背景。
以新造地名为依据
在命名过程中,新造地名往往成为重要依据。这些地名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还反映了特定地区的独特文化和社会变迁。通过研究新造地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一个地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命名,蕴含着“故土新归”的深远意义。在1757年彻底平定准噶尔叛乱后,乾隆帝便以“故土新归”之意,将该地区命名为“新疆”。值得注意的是,清初时,新纳入清统治下的地域均被称为“新疆”,包括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疆”一词逐渐成为西域的专有名称。到了清末,左宗棠抬棺率兵收复新疆,并于1884年设立新疆省。1955年,新疆省更名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简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