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网络诈骗通过什么方法找到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网络诈骗通过什么方法找到人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66law.cn/laws/3387207.aspx

一、网络诈骗通过什么方法找到人

在网络诈骗案件中,找到诈骗人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通过技术追踪。网络诈骗必然会在网络上留下痕迹,例如IP地址等。网络服务提供商、执法部门的技术专家可以利用专业技术手段,追踪诈骗者使用的网络地址,逐步锁定其地理位置或设备信息。

二是从资金流向入手。诈骗最终目的往往是获取钱财,而资金的流转是有记录的。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转账记录、交易流水等信息,可以追踪资金的去向,进而发现诈骗分子可能关联的账户和相关人员。

三是结合受害者提供的信息。受害者可能掌握诈骗者的部分信息,如联系方式(虽然可能是虚假身份注册的)、诈骗者的口音特征(如果有语音交流)、诈骗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特殊细节等,这些信息经过整合分析,有可能为找到诈骗者提供线索。

四是大数据分析。借助执法部门建立的大数据系统,将各类与网络诈骗相关的信息进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潜在的线索和嫌疑人。

二、借钱不还如何认定诈骗

诈骗的认定在借钱不还的情形下有一定标准。

(一)主观方面

  1. 如果借款人在借款时就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例如编造虚假的借款理由,像根本不存在的项目投资,而骗取出借人借款,这可能构成诈骗。

  2. 借款人明明没有还款能力,却大量借款且无合理还款计划,意图骗取财物的,也可能被认定有诈骗故意。

(二)客观方面

  1. 有欺骗行为,如提供虚假身份信息、虚构抵押物等情况。如果借款人用假名字、假身份证号码借款,而后拒不归还,就符合诈骗特征。

  2. 诈骗是一种骗得财物的行为,并且达到一定数额标准(各地区数额标准有所不同)。如果只是简单的借款后因经济困难暂时无法偿还,没有上述主观故意和欺骗行为,一般属于民事借款纠纷,可通过民事诉讼解决。

三、买东西是假的属于诈骗么

买东西是假的不一定就构成诈骗。

如果商家故意以假充真,向购买者出售假冒伪劣商品,这可能构成消费欺诈行为。这种情况下,商家主观上存在欺诈故意,客观上实施了欺诈手段,比如将仿冒名牌商品当作正品售卖,消费者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要求商家进行赔偿,赔偿金额可能是商品价款的数倍等。

然而,诈骗是一种刑事犯罪行为。要构成诈骗,除了要有欺诈行为外,还需要满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等条件。例如,有人虚构有一批紧俏商品出售,骗得买家货款后消失不见,骗取金额达到当地关于诈骗罪立案标准,这就构成诈骗罪。所以,单纯买到假货更多涉及消费欺诈等民事法律关系,要判断是否为诈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分析。

本文原文来自66law.cn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