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心理学科普丨社恐,“恐”的到底是什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心理学科普丨社恐,“恐”的到底是什么?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309/20/71682798_1116658364.shtml

社交恐惧症(社恐)是现代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对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本文将从社恐的表现、成因到应对方法,为你提供全面的科普和实用建议。


社交恐惧症,全称是社交恐惧症,就是在社交场合,会产生不安、恐惧和焦虑的一种心理现象。

你是否会这样?
和陌生人交谈时,你都不敢正眼看对方,说话也支支吾吾。
和别人说话时,明明没听懂,却不敢问第二遍。
碰到熟人,也会假装没看见,低头看手机,逃避打招呼。
对于社恐人士而言,这些都是家常便饭了。

那么这些恐惧是如何产生的?可能源于这些原因。

1.负面的社交经历。
曾经遭受过羞辱,嘲笑,拒绝等负面经历,因而对社交产生恐惧。
比如:
有一次你和同事热情打招呼,对方像没看到一样,直接走开了。
之后,你见到他,再也不打招呼了。

2.低自尊心和自我否定。
对自己的能力和魅力缺乏自信,觉得自己这里不行,那里不行,根本没有拿得出手的优势,认为自己很难得到别人的喜欢。
既然心里已经认定自己得不到别人喜欢,就丧失了与别人交流的动力和热情。

3.过度关注他人的评价。
因为对于外界的看法和评价,看得很重,心里想着:
自己不主动交流,自然不会出丑,不会被人嘲笑和批评,也不会让别人发现自己这么糟糕。
可一旦主动交流,就有被别人拒绝和否定的风险,这不值得,所以不去社交。

了解了以上这些,我们不难发现:
社恐人士的恐惧情绪,其实主要源于对未知的一种恐惧。
他们还没有上前和人打招呼,脑海中就上演着各种戏码,脑补出最糟糕的情况:
如果别人没有理我怎么办?
如果对方嘲讽我怎么办?
越想压力越大,越害怕。

如何改善这种情况呢?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01
积极心理暗示。
社恐人士最大的习惯就是,总是上演各种内心戏,而且都是不好的那种。
但事实上,这些想法大多数情况不会发生,与其这样想,我们不妨来一点积极的心理暗示。
比如:
先主动这一次,不管结果如何,都是一种历练嘛,至少我迈出了第一步,已经是很大进步了。

02
渐进式暴露疗法。
所有的困难,首先得面对它,才能解决它,社恐也是一样。
我们可以循序渐进地将自己暴露在社交场景中,慢慢加大难度。
比如:
可以先从与熟悉的人交流开始,逐渐扩大到与陌生人交流。
这会降低一开始参与社交活动的难度,只要有了开始,并且发现没那么可怕,后面就顺利很多了。

03
敢于不被喜欢。
我们做不到让每个人都喜欢,所以,社交中不被人喜欢,是无可避免的。
我们要做的是,即使不被人喜欢,也要摆正心态。
告诉自己:
不被别人喜欢,也不一定代表对方是对的,自己是错的,也有可能你和对方就是合不来,但总有喜欢你的人。
与讨厌你的人少相处,和欣赏你的人多相处就行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