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暑期以来游戏类诈骗警情高发,这些骗局要注意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暑期以来游戏类诈骗警情高发,这些骗局要注意

引用
人民网
1.
http://sh.people.com.cn/GB/n2/2024/0814/c134768-40944350.html

暑期以来,针对学生群体的手机、网络游戏诈骗警情高发。上海市公安局发布反诈提示,详细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游戏诈骗手法,并提供了具体的防范建议。

免费领游戏装备

小明用家长手机玩游戏时,有人私信他称“游戏装备免费送”,小明回复对方进行咨询。对方随即打来语音通话,引导小明进行屏幕共享。

对方引导小明将支付宝的支付密码改为123456,又通过屏幕共享的方式获取了短信验证码,更改了支付宝绑定的手机,随后将其支付宝内钱款全部转走。

不法分子利用孩子对游戏的喜爱,打着“免费赠送游戏装备”的旗号,引诱孩子开启屏幕共享,通过屏幕共享窃取其父母手机账号密码短信验证码等,在其毫不知觉的情况下转走钱财,青少年心思单纯极易被骗。

解除防沉迷限制

小王打游戏时认识了一名网友,对方称低价出售游戏皮肤并发来一个二维码。小王扫码后被提示因其系未成年人需解除防沉迷限制,界面附带一个二维码名片。

小王加对方好友后,对方称需要监护人的手机进行验证。小王用家长手机与对方进行视频,对方通过视频指挥小王修改手机银行密码并进行多次转账汇款,之后要求小王删除银行提示和扣费短信,最终小王被骗3万余元。

不法分子冒充游戏平台客服称可以解除“防沉迷”,待受害人添加其联系方式后,便谎称需要用监护人手机验证,以“需要激活”“账号特殊”等理由要求受害人转账汇款,随后将受害人拉黑。

高价收购账号

小赵在玩手机游戏时有人高价求购其游戏账号,随后双方添加好友。对方让小赵登录指定网站,称该网站为正规游戏交易平台。

“交易”完成后小赵欲提现,但网站提示小赵的账户被冻结。网站客服称需要充值“解冻费”,解冻成功后“解冻费”将会返还。小赵充值3次共计3600元后,该网站再也无法登录。

不法分子谎称要高价购买受害人游戏账号,诱导受害人在虚假平台上交易,当受害人提现时,不法分子会以“解冻费”、“押金”等理由要求受害人支付各种费用,并承诺后续退还,不法分子收到受害人的转账后便关闭网站,并将受害人拉黑。

游戏类诈骗特点

  1. 游戏诈骗的受害群体均为35岁以下青年,其中大半是在校学生。特别是7、8月,学生暑期放假在家,接触手机、电脑、互联网机会大大增加,增加了被骗的风险。
  2. 不法分子往往通过低价出售游戏账号或道具、低价提供游戏充值代练服务等形式吸引受害人上钩,后通过要求受害人缴纳手续费、服务费,或收款后将受害人拉黑的形式进行诈骗。
  3. 有时受害人损失的不是实际的金钱,而是游戏账号或游戏内道具、游戏币,往往导致受害人损失金额难以认定。

警方提示

学生们请注意提高防骗意识

  • 不轻信游戏内陌生人的承诺,特别是主动提出的赠送或交易。
  • 充值与交易务必通过官方渠道,切勿因小失大。
  • 保护个人账号信息安全,不向任何人透露。
  • 遇到疑似诈骗行为,立即停止互动并进行举报。
  • 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定期更新密码,启用多重验证机制。

家长们请注意加强监督预防

  • 避免孩子沉迷网络。尽量与孩子多沟通、多培养课外兴趣,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网络游戏消费观念和行为习惯。
  • 对孩子使用手机进行一定的约束,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方面的监督与教导,平时向孩子普及电信网络诈骗防范知识。
  • 尽量不告诉孩子任何支付密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等重要物品,不要将有支付功能的APP设置为免密支付。

本文原文来自人民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