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价上涨分析:供需扰动叠加政策预期,铜价后市偏强运行
铜价上涨分析:供需扰动叠加政策预期,铜价后市偏强运行
铜矿扰动和出口窗口打开,在宏观偏暖的背景下,微观和宏观共振,铜价节后实现“开门红”。后市来看,减产预期升温和国内政策预期乐观,铜价后市大概率偏强运行。
春节假期后铜价走出73000-76000元/吨的横盘空间,一度突破78000元/吨一线,刷新自去年11月以来高点。截至2月24日,电解铜价格77145元/吨,较节前上涨2030元/吨。
回顾本轮推动铜价上涨,以基本面和宏观共振驱动,因素有3点。1、供应端铜矿扰动边际增强,TC加工费再度转负;导致国内冶炼企业成本高企,冶炼企业减产预期升温;2、特朗普关税调整,令纽伦差短期内走阔,物流贸易窗口打开。3、宏观氛围偏暖,国内流动性预期乐观。而后市行情能否延续节后的“开门红”,实现节节攀升?从微观和宏观分析,卓创资讯预计后市铜价仍有部分上涨空间,预计年内走势仍处于历史相对高位。
微观:铜矿扰动持续,冶炼企业减产意愿增强
自去年开始传出铜矿减产后,TC加工费用辗转直下,市场开始交易冶炼企业减产预期。而今年春节复工后,TC加工费转负,跌至-3美元/吨。铜矿扰动持续蔓延,冶炼企业亏损增多,减产预期增强。
据卓创资讯调研,受海外铜矿紧张的影响,国内铜冶炼成本高企,利润散单长期亏损。截至上周,电解铜冶炼亏损495元/吨,较去年同期亏损扩大454元/吨。受此影响,市场预计3月冶炼企业或有减产操作。供应扰动增强,减产预期升温。
节后复产国内处于累库阶段,但同时受关税预期扰动,全球三大铜价差距进一步拉大,沪伦比调整后,导致出口利润窗口打开。具体数据来看,截至上周,三地显性库存升至61.6万吨,环比增加4万吨,处于历史相对高位。但受关税扰动的影响,沪伦比创新扩大,铜进口亏损出口窗口打开,市场贸易商开始布局出口,或减缓国内累库进程。
宏观:美联储推迟降息时间,国内聚焦3月会议
近期除关税因子影响之外,市场已消化美联储上半年不降息的操作。而且伴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和通胀的温和增长,从多次的会议纪要中也透露着,年内减少降息次数的可能。因此海外货币政策的预期基本兑现。市场更多聚焦国内3月会议的内容。从之前会议多次提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看,后续政策的“组合拳”有望继续发力。继去年国补对于需求的强刺激下,后市铜的需求仍有释放空间。故后市宏观预期氛围偏暖,铜市上方仍有空间。
综合来看,基本面来看,供给扰动加剧,TC跌至负值,冶炼亏损持续扩大减产预期升温。尽管库存在进一步累升,但沪伦比走阔,导致出口利润窗口打开,减缓国内累库进程。从宏观预期来看,关税存在谈判空间,国内政策预期乐观。预计铜价短期仍处于高位偏强运行,或仍有上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