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式“内卷”:辩证看待,且战且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式“内卷”:辩证看待,且战且调

引用
观察者网
1.
https://www.guancha.cn/maozhenhua/2025_02_06_764139_2.shtml

导读:当前,中国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的低价竞争现象引发广泛关注。从企业到地方政府,从产品销售到供应链采购,"内卷式"竞争似乎已成为经济运行的常态。这种竞争模式不仅导致企业长期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还制约了投资和经济增长。本文将深入分析"内卷式"竞争的形成机制,并探讨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内卷式"竞争的现状

当前以低价作为竞争手段的现象较为普遍,招投标中投标企业为了中标会降低报价,地方政府为拉动经济,也纷纷采取降门票甚至免门票的方式,市场上各类产品也普遍打折降价,另外在供应链中,有优势的链主企业在采购中也会压低价格,导致企业长期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甚至出现了有的企业销售额较多,但利润稀薄,甚至亏损的"乱象"。

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会造成企业界投资不振,拖累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同时打击企业信心,制约企业行为,进而对中国经济健康发展造成危害。

二、"内卷式"竞争的形成机制

从价格视角来看,企业"内卷式"竞争的形成来源于供需问题,长期供过于求导致产能过剩,推动了企业内卷。

从需求端来看,近年来需求萎缩,特别是内需不足,终端消费走弱问题突出。从供给端来看,中国长期供给端发力形成了大量的产能,导致供给过剩。在需求出现问题的时候,中国的政策又多从供给端发力,在供给端配置了较多资源,即便是从需求端发力的政策,也多侧重于投资需求,投资需求又很快转化为供给,加剧产能过剩。

例如,2008年危机后中国采取了持续宽松的政策刺激经济,供需失衡问题初现端倪,但国内学者甚至政府都强调问题不是需求疲弱,而是出在供给侧产品质量不高,认为中国应该继续全面在供给侧发力。在这个过程中,政策在供需两端发力不均衡,是导致出现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

地方政府趋同的产业政策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是企业"内卷式"竞争的重要原因。各地政府为招商引资,推出了各种产业基金,趋同的产业政策又进一步加剧了同质化竞争。各地政府同时推动某一行业发展,很快就能把一个行业从"风口"变成"风险敞口"。

比如中国光伏行业的产能是全球需求量的2倍以上,虽然以后需求还会增长,但如此大的产能给中国造成了很大的投资损失和资源浪费。我们应该反思政府下场亲自搞投资、亲自搞产业布局的利弊,是否正在从利大于弊转向为弊大于利,是否会加剧产能过剩,进一步推动企业"内卷式"竞争。


2024年11月,工信部修订光伏制造行业管理办法和规范条件。

三、应对策略

如何解决中国企业"内卷式"竞争带来的负面效应,影响着国际贸易运行,也深刻影响着中国经济走势。中国企业"内卷式"竞争的问题很复杂,最终还是要在经济发展中解决问题。

在当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出台政策支持企业出口的背景下,中国亦不能例外,在新的国际贸易优势形成之前,我们要保持已有优势,不能简单粗暴的大幅提升产品价格消除"内卷",既不合理,也不可行。同时,政府应出台政策,保护中国出口产业在当前有价格优势的情况下的竞争格局。

但在维持现有优势的前提下,面对新问题要积极进行治理。治理过程中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形成从认识到政策到行为的一致性预期,积极应对"内卷式"竞争带来的负面效应,是中国经济走出低谷、走出通缩的重要内容。

一是要重视企业低价竞争的乱象,并出台促进公平竞争的相关政策,限制企业以低于成本的方式不正当竞争。

二是处理好"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关系,防止政府不当干预加剧产能过剩。

三是链主企业要积极采取措施,针对产品定价、工资福利、劳动考核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全面梳理,认真思考,主动采取改进措施,回应社会关切,切实为改变"内卷式"竞争做出贡献。

最后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速形成新竞争优势。

当然,这个过程离不开学界的支持。中国企业"内卷式"竞争不仅给中国,也给全球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在理论上怎样重塑世界贸易理论。伴随中国逐步迈入发达国家门槛,世界贸易和竞争的基本理论可能会发生改变,简单依赖成本学说构建理论框架的做法在当前的形势下需要调整,未来建议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研究。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