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公用事业行业分析:防御属性凸显,供需主导电价走向
2025年公用事业行业分析:防御属性凸显,供需主导电价走向
公用事业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其发展状况与宏观经济形势、能源政策以及市场需求紧密相关。2025年,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调整和国内经济结构的优化,公用事业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将从行业现状、市场规模、未来趋势以及竞争格局等维度,深入分析2025年公用事业行业的发展态势,为相关从业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一:水电——类债属性与防御价值的凸显
水电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在公用事业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独特的类债属性使其在宏观经济波动中展现出显著的防御价值。近年来,水电行业的稳定性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关注,尤其是在经济增速放缓、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水电项目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水电项目的盈利能力相对稳定,其装机容量的增长具有较强的确定性。数据显示,水电项目的ROE(净资产收益率)通常维持在10%-14%之间,这一水平远高于许多其他行业。水电项目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稳定的电价和可预测的发电量,其运行成本较低,主要为折旧和财务费用,几乎不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这种稳定的现金流使得水电项目成为“现金牛”,在市场波动中表现出色。
从投资角度看,水电项目的类债属性使其在低利率环境下更具吸引力。当无风险利率下降时,水电项目的相对估值会提升,吸引更多资金流入。例如,2014-2016年以及2018-2020年期间,中国GDP增速放缓,货币政策宽松,水电板块的超额收益显著。此外,水电项目的装机增长也带动了估值提升。以长江电力为例,其在2015年收购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后,估值显著提升;2022年收购乌东德和白鹤滩水电站后,估值进一步上升。
未来,随着我国水电装机容量的持续增长,水电行业的防御价值将进一步凸显。预计到2030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5亿千瓦,较2024年增加约1517万千瓦。新增装机主要集中在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及澜沧江流域,这将进一步巩固水电在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二:核电——稳健发展与成长潜力
核电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近年来,随着核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核电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2023-2024年,我国核电核准加速,新核准机组数量不断增加,显示出核电作为支撑性电源的重要作用。
核电行业的稳健发展主要体现在其盈利能力和成长潜力上。核电运营商的ROE水平通常在10%左右,显示出较强的盈利能力。与水电类似,核电项目在无风险利率下行的环境中也能获得超额收益。此外,核电项目的装机容量增长明确,预计到203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3亿千瓦,2035年有望达到1.7亿千瓦。
图:我国核电装机容量预测
核电电价的市场化改革也在稳步推进。自2013年起,我国核电上网电价从“一厂一价”逐步过渡到标杆电价,再到市场化电价。目前,核电市场化交易比例逐步提升,电力供需关系成为决定上网电价的关键因素。在电力供需偏紧的区域,核电市场化电价相对稳健,显示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从投资角度看,核电项目的成长性值得关注。2023年,我国新核准核电机组10台,新开工机组5台;2024年,新核准机组11台,新开工机组5台。未来几年,随着新机组的陆续投产,核电运营商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
三:火电与新能源——供需主导电价走向
火电与新能源作为公用事业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电价定价机制正逐步从标杆电价向市场化电价过渡。电力供需关系成为决定电价的核心因素,这一变化对火电和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于火电行业而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使其电价波动更为直接。火电年度长协电价水平参考动力煤价格和各省份电力供需情况,而全市场化交易则进一步放大了电价波动。在电力供需偏紧的区域,火电电价表现出较强的韧性;而在电力过剩的区域,电价则面临下行压力。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火电的调节性作用愈发重要,其未来定位将更多转向辅助服务和高峰时段供电。
新能源行业则面临市场化加速的挑战与机遇。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的快速增长,电网消纳能力逐渐成为瓶颈,市场化交易成为必然选择。2024年,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达到45.5%,显示出新能源电力市场化程度的快速提升。新能源的边际成本较低,其市场化电价主要参考当地火电交易电价。在电力供需偏紧的区域,新能源电价相对稳定;而在电力过剩的区域,电价下行风险较大。
从区域角度看,长三角地区的浙江、江苏、安徽等地用电量增速较高,电价稳定性较强;而广东、山东等地由于用电量增速边际下降,市场化程度较高,电价下行风险较大。西部和华北部分省份则面临新能源消纳问题,整体电站收益率面临一定压力。
四:行业竞争格局与未来趋势
公用事业行业的竞争格局正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而发生变化。水电、核电、火电和新能源等不同类型的发电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和角色也在不断调整。
水电行业由于其稳定的现金流和类债属性,将继续吸引长期资金的配置。未来,水电项目的投资将更加注重装机容量的增长和区域经济基本面的优化。核电行业则凭借其稳健的盈利能力和明确的成长性,成为公用事业行业的重要增长点。随着核电市场化交易比例的提升,核电运营商的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
火电行业在市场化改革中面临较大挑战,但也迎来了新的机遇。火电的调节性作用使其在新型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未来火电企业将更多依赖容量电价、辅助服务和高峰时段电价来实现盈利。新能源行业则在市场化加速的背景下,需要更加注重消纳能力和电价稳定性。随着中长期协议和现货市场的不断完善,新能源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将不断提升。
从未来趋势看,公用事业行业将继续朝着清洁化、市场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双碳”战略的推进,新能源和核电的占比将进一步提高,火电的调节性作用将更加突出。同时,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化将促使发电企业更加注重成本控制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以上就是关于2025年公用事业行业的分析。水电的类债属性和防御价值使其在宏观经济波动中表现出色;核电的稳健发展和成长潜力使其成为公用事业行业的重要增长点;火电与新能源的电价市场化改革则促使行业竞争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未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双碳”战略的实施,公用事业行业将继续朝着清洁化、市场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