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宝藏之地”马尔康“非遗”文化“非常”多
四川“宝藏之地”马尔康“非遗”文化“非常”多
马尔康市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首府,藏语意为“火苗旺盛的地方”,引申为“兴旺发达之地”。这里不仅自然风光优美,更是一座文化宝库,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马尔康市的旅游资源以嘉绒藏族文化(包括民俗文化、土司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自然景观等三个方面为主要特色。全市共有四大类文化资源:地方传统戏剧剧种1种、非物质文化遗产151项、文物(不可移动文物156件、可移动文物17561处),总计17869个。
据统计,马尔康市公布的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计151项,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体育与竞技、民俗、藏医药等10个门类。同时,有95人被认定为该市代表性非遗传承人。
通过积极申报,其中有87个项目被列为州级非遗保护项目,47人被认定为州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此外,哈玛、达尔嘎、川西北藏族山歌、嘉绒春耕仪式、馍馍印、嘉绒农耕歌、骀日节、蒸馏酒酿造技艺等8个代表性项目被列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有3人是省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
截至目前,马尔康市建有7个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4个传习基地,2个“非遗之旅”体验基地,1个“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按项目级别统计,国家级非遗项目有2项:川西北藏族山歌、藏族嘉绒编织;省级非遗项目有6项:嘉绒农耕劳动歌、达尔嘎、馍馍印、阿让(蒸馏酒)酿制工艺、嘉绒藏族春耕仪式等;州级非遗项目58项;县级非遗项目85项。
按类型统计,以民间文学、民俗、传统音乐为主,分别为32项、29项、26项,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比例为21.2%、19.2%、17.2%。传统技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次之,分别为18项、17项、10项,分别占11.9%、11.3%、6.6%。
马尔康市的地方戏曲剧种仅有1种,即嘉绒藏戏。嘉绒藏戏是中国现存戏剧中最为古老的剧种之一,具有悠久历史,是嘉绒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珍品。目前,嘉绒藏戏的演出团队均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团。嘉绒藏戏经常在马尔康市举办的大型文化节日上展演,这种具有历史意义价值的文化表演得到了专家的称赞和观众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