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为什么六波罗蜜也叫六度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为什么六波罗蜜也叫六度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ISPGG1IK052182IJ.html

修学声闻、缘觉乘的行人,乃至一般的博地凡夫,如果能起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即入大乘菩萨位。既然已经有了这样的发心,就必须付诸行动,才能完成自度度他的事业,而最终证得佛果。其中,修行六波罗蜜,即是菩萨应有的行动之一。

梵语波罗蜜,或波罗蜜多,译作彼岸到。行者乘大行之船,能由生死苦恼的此岸,度到涅槃安乐的彼岸,故曰到彼岸,因此六波罗蜜也叫六度。

第一、檀那波罗蜜,即布施度,所以度悭贪。

布施有三种:

财施,有两种:一外财,自国城妻子,至一切财物,上奉圣贤,下济贫苦,都属于这一类;二内财,指自身上之物,如头目脑髓,手足血力言语等,皆属于这一类。

法施,也有两种:以四圣谛或四念处等法教人,是为小乘法施;以大乘经教,或止观或念佛等教人,是为大乘法施。

无畏施,是说对贫者施财,病者施医药,暗处施灯等。总之,能使人离怖畏心的,皆属无畏施。

第二、尸罗波罗密,即持戒度,所以度毁犯。

在家近事男女,受持三皈五戒,出家沙弥受持十戒,比丘受持二百五十戒,比丘尼受持三百四十八戒,菩萨则有菩萨戒,以上五类行人,须各自按照其身份,受持其所应持的戒。

第三、羼提波罗蜜,即忍辱度,所以度嗔恚。

忍是能忍的心,辱是所忍的境。行人在修道的过程中,不免遇到顺逆二境,必须坚忍,才不至于碍道。忍有四种:一者伏忍,二者柔顺忍,三者无生忍,四者寂灭忍。

第四、毗离耶波罗蜜,即精进度,所以度懈怠。

纯一无杂名为精,鼓勇直前名为进。修学佛法之所以不能成就,其中多是因为始勤终懈,或中间断断续续,一曝十寒,以致没有成绩可言。对治之法,则是必须精进不退,方能成功。

精进有两种:无论世出世间,做任何事业,都当存恒心,具毅力,不成不已,此为事精进。在修法时,以不生不灭心,为本修因,同时也以圆证此不生灭心,为最终目的,全事即理,全理即事,不成不已,此为理精进。

第五、禅那波罗蜜,即思维修度,所以度散乱。

如五停心观,四念处观,八背舍,十一切处等,皆是小乘禅。若修次第三观,先从假入空,次从空入假,后乃双离空假,入中道第一义观,是名出世间禅。若于一法,圆观空假中三谛,即空即假即中,非一非异,是名出世间上上禅,以上三种,皆如来禅。若离虚妄分别,生无所住心,直证实相,无有一法可得,则是祖师禅。

第六、般若波罗蜜,即智慧度,所以度愚痴。

般若有三种:一切经论中文字,皆名文字般若。如果依文字,解其义理,起观照行,则是观照般若。如果依观照般若,窥见心性,彻证实相,则为实相般若。悟实相而后起修,方名真修,所谓全性起修,全修在性,否则只名缘修,以未开智眼的缘故。

菩萨修六度,必须三轮体空,能所俱遣,方名波罗蜜,否则只能名为: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法,将来不过得人天有漏福报,不能到涅槃的彼岸。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