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专项计划的大学有哪些?国家专项计划录取原则及报考条件详解
国家专项计划的大学有哪些?国家专项计划录取原则及报考条件详解
国家专项计划是国家为提高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本文将详细介绍国家专项计划的相关内容,包括参与高校名单、录取原则、报考条件以及利弊分析。
国家专项计划大学名单
国家专项计划涉及众多重点高校,具体名单如下: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东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浙江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福州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农业大学。
国家专项计划录取原则
国家专项计划在本科一批前开始投档录取,录取分数原则上不低于招生学校普通类招生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对于合并本科录取批次的有关省份,国家专项计划在本科批次前开始投档录取,录取分数不低于本科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高校同批次内生源不足时,不得将未完成的专项计划调整为普通计划,应通过多次公开征集志愿方式录取或调整至有合格生源的省份录取。经征集志愿仍未完成的计划,应适当降分录取。公安类等对考生有特殊招生要求的高校或专业安排在提前批次录取。
国家专项计划报考条件
报考国家专项计划的学生须同时具备以下三项条件:
- 符合当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
- 本人具有实施区域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
- 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国家专项计划的利弊分析
利端
- 参与国家专项计划招生的高校都是中央部门高校和省(区、市)所属重点高校,办学层次较高,考生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
- 考生报考国家专项计划最后未被录取,那么也可以参加普通批次的录取,也就是说会比其他考生多一次被录取的机会
- 贫困地区考生可以凭借国家专项计划,以低于普通考生更低的分数获得名校的录取通知书。如北京大学2020年在湖南省本科一批理科最低录取分为688分,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次最低录取分则为681分
弊端
- 报考国家专项计划时,在专业的选择上较少,主要为贫困地区急需专业,包括农林、水利、地矿、机械、师范和医学等,而普通考生则可以报考所有普通专业
- 有的重点高校在招收农村考生时,会签订一份协议,要求考生毕业后回生源地工作,其条件和收入可能比不上留在大城市
地方专项计划与国家专项计划的区别
国家专项计划每年在全国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1万名左右专项计划,以本科一批招生计划为主。本科计划由中央部门高校和在本科一批招生的地方高校共同承担招生及培养任务,高职计划由国家示范性(含骨干)高等职业学校承担招生及培养任务。通过专项计划的实施,增加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促进教育公平;引导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健康发展,提高教育水平;鼓励学生毕业后回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和服务,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地方专项计划主要面向本省(区、市)实施区域的农村学生,招生计划由本省(区、市)所属重点高校安排,招生规模原则上不少于本校本科一批招生规模的3%。地方专项计划的实施,进一步扩大了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的机会,促进了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