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徐平:文职制度历史,65年前就开始尝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徐平:文职制度历史,65年前就开始尝试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xindexc.com/hsdj/1062.html

在中国军队的历史长河中,文职人员制度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从清末的"军用文官"到现代的文职人员制度,这一制度的演变见证了中国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本文将为您详细梳理这一制度的历史沿革,展现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发展轨迹。

清末至民国时期的文职制度雏形

在中国,文职人员制度可追溯至清末。当时,新建陆军中首次出现了"军用文官",又称"军属"。辛亥革命后,这一制度被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军队沿用,具体称谓虽有变化,但基本框架得以延续。到20世纪40年代,军用文职人员已遍及国民党军队的多个部门,并形成了独特的等级和待遇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的文职制度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尝试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文职人员制度。1955年,随着首次军衔制的实施,我军同步推行了职员制度。这些职员,亦称工薪制职员,主要分布在行政、物质保障、医疗卫生、文化体育、院校科研等系统,承担着与后来文职干部、文职人员相似的工作岗位。

当时,各类职员人数达到6.2万余人,与准尉以上有军籍干部之比为1:11.5。1960年后,我军又将部分职员改为现役军人,即佩戴专业符号的军人,这一时期的专业军人虽然没有军衔,但需要时可佩戴肩章,底版颜色根据军种不同而有所区别。

1988年文职干部制度的建立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推进,中央军委决定实行文职干部制度。1988年4月27日,邓小平签署《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暂行条例》,同年7月31日,中央军委召开文职干部大会,我军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10余万文职干部队伍。


文职干部按照工作性质分为专业技术文职干部和非专业技术文职干部,编制范围涵盖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医疗卫生、教学、新闻、出版、图书、档案、文化艺术、体育等单位的部分专业技术干部职务,以及机关、院校、医院等单位部分从事行政事务、服务保障的干部职务。

新世纪文职人员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2005年6月2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决定在军队实行文职人员制度,将部队部分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保障岗位改由非现役人员担任。文职人员是按编制聘用到军队工作,履行现役干部同类岗位相应职责的非现役军队人员。




2017年,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文职人员级别管理暂行规定》,对文职人员岗位等级进行了调整。文职人员服装包括礼服、常服、作训服、标志服饰等共4个系列,以军服样式为基础设计,采用深孔雀蓝色为主色调,白色和浅冰绿色为辅助色调。文职人员服装在识别标志上与军服有明显区别,帽徽采用一个仿五角星的"文"字标识。




结语

中国军队文职制度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从清末的"军用文官"到现代的文职人员制度,这一制度的演变不仅反映了军队组织结构的优化,更体现了军队人才队伍建设的不断创新。文职人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军队人才队伍建设开辟了新的途径。

本文原文来自解放军报客户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